于是就誕生了這種指桑罵槐的咒人之法。
一個村就這么大,誰家不知道誰家的那點事?一般情況下大家來看熱鬧時,心里已經有了個預設。
就比方說牛家婆娘這般罵了起來,大家不用多問,就知道肯定跟隔壁吳家有關。
因為早先時候, 宋荷花就因雞蛋這事,跟隔壁吳婆子吵過一次架。
那次吳婆子咬死說沒拿,宋荷花說前腳她聽見雞叫,她家那只雞每次咯咯噠那么叫,就是代表要下蛋了。
誰知她后腳去撿雞蛋就沒看著,而就在她去時, 看見吳婆子剛抱了一堆稻草進去。兩家稻草堆都堆在院門外, 毗鄰著, 只有吳婆子有嫌疑。
可說到底只是嫌疑, 又沒抓到手腳,所以那次吵架宋荷花輸了。
當然宋荷花并不認為自己輸了,但在人前,她確實不占理。畢竟偷盜不是小事,沒有證據(jù),是不能亂說的。
所以這次是牛家的雞蛋又丟了,還是沒抓到吳家的手腳,一氣之下才拿了菜板出來剁?
……
也有人不這么認為。
人群里。
“這莫是借題發(fā)作吧?”有人小聲道。
有人投來好奇的眼神。
“你聽聽她罵的話,若我沒記錯,那吳婆子最近沒少在外面說牛家花兒是非。牛山兩口子多疼這個女兒,你們又不是不知道,宋荷花能饒過說她女兒是非的人?”
聞言,人群里有好幾個婦人的臉色都有些不對。
看看吳家緊閉的大門,再看看牛山家婆娘剁菜板那咬牙切齒的狠勁兒,不禁生出一股寒意。
這幾人的臉色自然沒被身邊人錯過,大家饒有興致地瞅了她們幾眼,繼續(xù)議論著。
多是說宋荷花多厲害,年紀時就是厲害的,曾經跟誰誰誰吵架吵贏了的戰(zhàn)績。
還有牛家的男人多護短,曾經哪個婆娘跟宋荷花吵架沒吵贏,叫自家男人出來動手,卻被牛家男人合著伙教訓了一頓的舊事。
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著,也有一些人家和牛家關系親近,或直接就是親戚家的婦人上前去勸。
“荷花算了,不過是幾個雞蛋……”
“幾個雞蛋怎么了?幾個雞蛋也能換幾個大字,這賊真不是東西,偷人東西也不怕爛手!”一個婆娘跟著罵道。
“就該她爛手,讓她拿去換錢買藥吃!眼皮子淺的東西,幾個雞蛋就能瞎了狗眼。”
幾個婆娘媳婦圍著宋荷花一邊勸著,一邊幫著罵。
這時候,在村里有沒有人緣就能看出來了。
沒人緣的,一般大家都是圍著看戲,有人緣的多會上來幫忙勸,并幫著罵。
見鬧成這樣,周氏和馬氏早就急了。
二人自然看明白了里面的故事,婆婆這可不只是光在罵吳婆子。
兩人如坐針氈,急得宛如熱鍋上的螞蟻。
可又不能坐視不管,勸了幾句沒勸住,遂兩人商量了一下,一個去地里找自己男人和公公回來,一個則繼續(xù)留在原地。
……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