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鐵面無私
康熙白眼一翻, 整個人往后倒。胤禛連忙向前, 拍拍他的胸口,給他順順氣:“汗阿瑪別氣, 他們沒來向您辭行,估計是去做什么隱秘的事?!?/p>
“什么事——”康熙深吸一口氣, “什么事用得著瞞朕?!”
胤禛:“皇上二哥安排的事, 兒臣即便想知道也不好打聽。不如兒臣去找皇上二哥過來,您親自問他?!?/p>
“快去!”康熙催促道。
胤禛:“兒臣這就去。梁九功,王以誠,還有你們, 照看好汗阿瑪?!?/p>
康熙望著胤禛的背影, 感覺他一點也不著急,不禁皺眉:“梁九功,你說老四剛才是不是故意的?”
“故意?”梁九功下意識搖頭,“四爺沒這么大膽子?!?/p>
康熙擺手:“剛才老四臉上閃過不耐煩。別人心里有氣不敢故意氣朕, 老四敢。別忘了, 當年德妃說他大了無需照看, 老四個強種當時就說, 他長大了,也可以出宮住了。那時才十來歲就敢那樣說, 敢故意氣朕一點也不奇怪?!?/p>
“那您知道四爺是故意的,就別生氣了?!绷壕殴Φ?, “皇上沒告訴您, 估計怕您擔心?!?/p>
康熙冷笑:“怕朕攔著他還差不多。不信?待會兒皇帝過來朕問問他。”
一炷香后, 胤礽才從乾清宮過來。而胤礽進了慈寧宮,還未說話先咳嗽??滴躅D時顧不得“興師問罪”,關心道:“有沒有宣太醫(yī)?”
“小小的傷風,無礙?!必返i問,“四弟說汗阿瑪找朕,還跟朕說有要事,出什么事了?”
康熙噎了一下,“別聽老四胡說,不是什么大事。朕聽說十七不在京城,好奇他去哪兒了?!?/p>
“十七弟去南海了?!必返i道,“年后才能回來。”
康熙張嘴想問去南海做什么,瞧著胤礽不太想說,逼著他說出來,胤礽心里也不大痛快,于是就沒問,而是叫胤礽回去歇息。
和平四年,大年三十,皇宮家宴,十幾個親王少了近一半,皇子和皇侄也少了好幾個??滴跖d致不高,胤礽也沒了讓小太子去逗康熙開心的興致。
沉悶的皇家家宴結束,大清臣民迎來和平五年。
胤礽登基的第五個年頭,京城百姓的生活和康熙主政時沒多大差別,真要說點什么,便是自打皇帝的兄弟入主各衙門,貪官明顯少了,各衙門的官員做事認真了。順天府和大理寺審理案件用時也短了,有時甚至一天就能結案。
可是除了這一點,百姓幷沒有得到什么實際好處。至于某些地方不加賦,某些地方賦稅低,百姓認為和平帝效仿康熙帝。畢竟當年湖廣百姓遷往四川時,朝廷曾下詔,移民墾荒地,五年起才征稅。滋生人口,永不加賦。
不滿胤礽頒布“不得阻攔節(jié)婦改嫁”詔令的酸儒走親串友時,聊到過去的四年,不但給胤礽按上“窮兵黷武”的帽子,還說他任性妄為——三天兩頭派船出海,舉行火器演練。
礙于和平帝喜歡出來閑逛,怕傳到胤礽耳朵里,酸儒們心生不滿也是關起來門來議論。
大年初五,南方祭財神,北方人吃餑餑的時候,南北百姓心底認為今年還會跟往年一樣,嘴上依然忍不住念叨,但愿一年更比一年好。然而,就在這一天,揚州多個鹽商、兩淮巡鹽使和兩淮運鹽使被抓了。
年初五這一天,百姓認為不該走親串友,應當在家待著。可是乍一聽說這個消息,大清各地的百姓忘記年俗,紛紛走到交好的親戚鄰居家中打聽到底怎么回事,鹽是不是要漲價?
京中百姓不吃米可以吃面,沒有米面還有番薯、玉米和地蛋可以果腹,除非京城發(fā)生大動亂,不然絕不會餓肚子。
如此關心鹽價,除了十斤米也換不到一斤鹽以外,還因沒有別的東西可以替代鹽??墒侨巳羰侨觳怀喳},會感到渾身無力,干活都使不上勁,所以才這么著急。
胤禛怕路上出現(xiàn)什么變故,命弘晏和弘輝走海路,直接到天津衛(wèi)下船入京。以致于跟鹽商和巡鹽使牽連頗深的京官收到消息后,在半路上各個官道和驛站布下天羅地網(wǎng),楞是沒堵到人。
胤禛正是防著怕被連累的京官殺人滅口,在呈給胤礽的奏折上,才請求胤礽先瞞著鹽商被查的消息。
胤礽得知是弘晏和弘輝看押犯人,便瞞個十天,估摸著涉案的朝中大員收到從揚州送來的消息,弘晏一行也到海上,就使人把揚州鹽商出事的消息放出去。正因如此,才能在短短半天之內傳遍大街小巷。
江南各地商人聽到這個消息,和老百姓的反應截然不同,而是關心的是朝廷接下來會選哪些人接替那些人。
常人說鹽這個行當暴利,怎么個暴利法?打比方,揚州各鹽商一年交給朝廷的鹽稅六百萬銀兩,那么落到他們兜里的只會比六百萬多,比京城日進斗金的堂堂雜貨店還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