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接下來的局勢瞬息萬變,直教人眼花繚亂。
重登帝位的蕭定理所當(dāng)然回絕了用金帛綢緞贖回蕭謹(jǐn)?shù)囊蟆?/p>
而在談判途中亦不曾停止過征討的律延也很快地得到了杜進(jìn)淡的死訊及蕭氏天子換人的消息。
于是,在蕭定再度登基的同一日,宣華城被破的急報像是禮物一樣被呈到蕭定的案前。
剛剛接受過百官朝拜的蕭定陰沉著臉將戰(zhàn)報拋下案去。
透過那些文字,他能看到對方勒馬狂笑的樣子,而讓他不安的絕對不僅是這份囂張。
眾臣拾起戰(zhàn)報,傳閱過后,都惶恐不已。宣華城告破,駐守將領(lǐng)羅綺余以身殉國,城中駐守的三萬將士,生逃者僅千人。
接下來,京都最后的屏障泯江將直面匈奴鐵騎帶來的壓力。能不能守住,將直接關(guān)系到社稷安危。
蕭定在朝臣們的爭論聲中下了他復(fù)辟后的第一道圣旨,派出專人到附近州郡征兵。這道命令一反常態(tài)地被勒令緊急執(zhí)行,如此一來,加上原有的地方廂兵,天朝終于勉強再度湊出了十萬兵馬。
蕭定又任言青——他此刻已經(jīng)是新任的樞密副使——為主帥,提拔了軍中尚排得上名的數(shù)十名中級將領(lǐng),即日發(fā)兵,總算是趕在匈奴十萬鐵騎之前,把守線駐扎在了泯江南岸。
做完這一切,蕭定繃得緊緊的心才輕松了些。這陣容自然比不上當(dāng)初的蕭謹(jǐn)那五十萬黑甲軍精銳,但也是他此刻所能拿出的最好的班底。
見前線有人擋著了,一直彌漫在百官心底的那種走投無路的惶恐才開始緩解。
很快,上書請萬歲嚴(yán)懲逆賊的奏章開始蔚然成風(fēng)。蕭定心中有所忌憚,并不予以反應(yīng),只是留中不發(fā)。眾臣將沉靜當(dāng)成默許,競相效仿。
當(dāng)發(fā)覺每天廷議都能聽到這件事后,蕭定開始覺得厭煩,于是將楊如欽私下召入宮中,進(jìn)行商討。
此刻的楊如欽因為擁立蕭定復(fù)辟有功,已經(jīng)被提拔為參知政事。這位置離相位僅僅一步之遙,而蕭定更特賜他知印、押班之權(quán),擺明了寵愛珍視之心。眾人多看好楊如欽前程,于是攀附迎合者不計其數(shù)。其名很快譽滿京城,風(fēng)頭一時無兩。
待到了御書房,楊如欽也不提那些奏章到底有沒道理,只道:“臣近幾日在殿外,總聽到百官在揣測,下一個被殺的會輪到誰,一派地人心惶惶?!?/p>
蕭定沉吟:“你是說陳則銘的生死讓眾人不安了?”
楊如欽笑道:“杜陳兩人在朝多年,認(rèn)真追究起來,交往過的官員不計其數(shù)。如今他們出事了,怕禍及自身的大有人在,趕著上書以示清白的更不在少數(shù)。待這謀逆罪名和涉及的人犯統(tǒng)統(tǒng)都蓋棺定論了,大家伙晚上才能安心入眠啊……”
蕭定點頭:“不錯。陳則銘當(dāng)年必然沒想過,只是平常交往,有一天也會成為他人欲陷他于死地的理由。”他說這話時帶了些諷刺般的笑容,似乎在盡情嘲弄那個人的幼稚天真。同時他的眼中又忍不住有些失落,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竟然楞了一會。
楊如欽瞧一瞧他,這位君王顯然也沒意識到自己口不離此人的執(zhí)著。此二人的愛恨糾纏外人又怎么理得清,殿外上書的那些臣子個個都義憤填膺,誰又知道這馬屁拍得是不是地方呢。
蕭定出了會神,才省過來,“愛卿怎么想?”
楊如欽鄭重起身:“臣以為……這不過是婦人之見!”
蕭定忍不住樂了,“一竿子打下一船人哪,愛卿從來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說說理由?!?/p>
楊如欽道,“萬歲將這些折子一直扣著,為的便是等哪天有人進(jìn)來講這些話吧?!?/p>
蕭定但笑不語。
楊如欽沉吟片刻,道:“殺陳則銘很簡單,發(fā)旨意將人拖去東市便是。可萬歲真要在此刻清查此案嗎?謀逆不是小事,這兩人根基頗深,這案子一查,會牽連多少人哪些人,誰也說不準(zhǔn)。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多了去了,哪一場不是震動朝野重洗官場的大案,匈奴大軍就在幾百里外虎視眈眈,萬歲要在這當(dāng)口為蠻夷制造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