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
內(nèi)閣輔臣商議政事的地點在奉天門之東的文淵閣內(nèi),此閣占地甚廣,規(guī)制清嚴(yán)邃密,共分東西兩閣。
東閣之中的一個下閣,就有九間寬大的房室,藏有古籍?dāng)?shù)以十萬卷。
從前翰林院的官員也在文淵閣處理編修書籍時,單一個東閣,就可容納近兩千多員的翰林官員。
而今翰林院早已從文淵閣處分離,文淵閣亦成了皇宮中的機密重地,閣外亦有皇家侍從駐衛(wèi),尋常人等不得輕易入內(nèi)。
東閣只剩了藏書的用途后,西閣也被加蓋了幾間卷蓬敕房。
以陸之昀為首的四名閣臣正坐于西閣之內(nèi),商議著京師即將迎來的會試之事。
去年祈朝雖然率軍攻打了韃靼,但逢上了北境雪災(zāi)這一良機,祈軍很快便迎得了勝利,并未消耗很多的國庫用于軍火上。
今春祈朝各道府司的收成也很不錯,算是個豐年。
次輔之一是禮部尚書常昊,而京師的會試和殿考需由禮部主持,所以今日陸之昀同常昊的交談也是最多的。
除了常昊和吏部尚書高鶴洲外,其余的兩名次輔分別是兵部的左侍郎姚元興,和已過花甲之年的戶部尚書蘇泰。
說來兵部的尚書一職雖由喬浦任著,但是他的尚書一職卻是加銜,喬浦平常待在軍營的時日居多,而兵部的種種事宜則由左侍郎姚元興所管。
姚元興算是喬浦親自提攜上來的才俊,與陸之昀和高鶴洲年歲相仿,且喬浦還將自己的長女嫁給了他,故而姚元興這個次輔也算是陸之昀的人。
禮部尚書常昊雖與陸之昀的態(tài)度不親不疏,但因他才學(xué)卓越,辦事穩(wěn)妥嚴(yán)謹,小皇帝便在陸之昀的屬意下,將常昊也拔擢成了內(nèi)閣的次輔,兼任大學(xué)士。
這蘇泰,則是大祈的三朝元老,若不是陸之昀的才能和政治手腕過于出眾,憑年頭和資歷,他也應(yīng)當(dāng)能熬成閣老和首輔了。
但縱然陸之昀的年歲比他輕,在內(nèi)閣中的地位還排在他的前面,蘇泰卻也沒同他產(chǎn)生過齟齬。
近年他的年歲愈大,反倒是起了想要致仕歸鄉(xiāng)的念頭,這兩年蘇泰的身體也是大不如前,動不動就向朝中告假。
譬如今日,蘇泰就沒來文淵閣,也沒同其余的閣臣一同議事,反是在府里修養(yǎng)著身體。
及至申時,眾人方才議完了事,亦讓舍人將閣臣們商討出的結(jié)果記錄在了奏章上。
小祿子身為皇帝的內(nèi)臣,亦是司禮監(jiān)的大太監(jiān),便在常昊和姚興安離開文淵閣后,進了陸之昀和高鶴洲所在的敕房內(nèi)。
閣臣雖有票擬之權(quán),但仍需皇帝在批紅指示后,才能敲定最終的結(jié)果。
但實際上,所謂的批紅也只是走個過場而已,實際的決策權(quán)仍在陸之昀的手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