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買房子和賃房子可不一樣,得看仔細了。
福兒看了幾天都沒看到合適的,這期間衛(wèi)傅也去翰林院報道了。
可就在這時發(fā)生了一件事,上面說衛(wèi)傅殿試文章寫得好,看得出對黑龍江一帶十分了解,打算派他去愛琿當經(jīng)略安撫使,經(jīng)略愛琿西北一帶軍政要務(wù)。
愛琿在哪兒?
在墨爾根北面,也就是殿試策題里說的地方。
似乎也清楚‘非翰林不入內(nèi)閣’的章程,對方特意與他說,翰林院修撰一位還給他保留著。
從表面上來看,翰林院修撰不過六品,經(jīng)略安撫使在大燕雖不是常制,但能任一地經(jīng)略,都是二品以上大員。
這都是資歷??!
而且由于經(jīng)略不是常制官,說不定過幾年就回來了,等回來后,拿著這種資歷,朝廷不給個高官做,都不好意思。
和衛(wèi)傅說這事的,是個老翰林,沒給曾經(jīng)的太子講過經(jīng)。
至今,衛(wèi)傅的身份還不是廣為人知,只限在高官勛貴之間流傳,大家在沒弄明白正武帝的意思之前,暫時還都諱莫如深,人前從不談起。
所以相對官位較低,或者平時較為自塞的人,并不知衛(wèi)傅身份,還以為他就是個新晉的狀元郎。
恰恰這位老翰林兩者皆占了,他也就不想想,這種活兒平時哪輪得到只顧閉門造車的他,還不是推來推去最后推了給他。
老翰林口中雖這么說著,但眼中滿是對衛(wèi)傅憐憫。
他就算平時再不善與人交際,也知道堂堂狀元郎被派到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定是得罪人了。
雖然還不知這位狀元郎得罪的誰,但肯定是個大人物,不然能動用這種手筆?
老翰林嘀咕的同時,殊不知知道這個消息的人都在嘀咕,他們嘀咕的卻是陛下到底在想什么?
給了人家狀元的身份,難道就為了將人派到那種地方去?
換念想想,其實也不是不可以。
為了顯示寬仁大度,所以秉持‘學而優(yōu)則仕’的規(guī)矩,讓你考科舉??纪炅?,把你外派到地方去慢慢熬。
這種手段何其高超!
只有那些許明眼人,知道正武帝的目的絕不在此。至于到底如何,多數(shù)人都不敢往深處猜,只能且看下文才知。
至于衛(wèi)傅,他只能接受。
因為自打他在殿試中看到那道題,就知道這場殿試、這道題是專門給他出的。
他可以選擇不寫,交空卷,結(jié)果就是落入同進士中,下放到某個地方當小官。他寫了,寫得似乎讓對方很滿意,所以結(jié)果就是這樣。
那地方環(huán)境惡劣,局勢復雜,但經(jīng)略軍政,便意味著可以擁兵,對他來說何嘗不是機會?
真讓他待在翰林院當修撰,對他而言才是難熬。
本來他以為自己要被派到地方,誰知他那皇叔給他點了個狀元,讓他入了翰林院,一度他以為自己料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