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君親師,再大的禮,能大過皇帝賜婚?
遂,便托了一個在制赦房為官的友人,讓他幫忙查一查當年圣旨留存的底薄。
一般圣旨發(fā)下,制赦房是有留存底薄的,也就是會記一下某年某月某日發(fā)了一張什么圣旨,什么內(nèi)容,供以日后查閱。
誰知查了后才發(fā)現(xiàn),當年并沒有發(fā)過這樣一張賜婚圣旨。
王多壽就知道岔子可能就出在這了。
可能對方就是知道沒有賜婚圣旨,才敢以‘不成禮’為由圖謀后位。
……
要知道賜婚這種事,對下面人來說重要,但對上面的人來說,其實沒那么重要?;实?、皇后、太后、甚至妃位以上的品級,都可以給下面的人賜婚。
有時就是一句話,陛下給誰誰誰賜婚了。
好了,下面人都知道了,自然秉著口諭去辦。
只有相對來說,較為重要事情和場合,才會頒發(fā)圣旨著重其重要性。比如說給某某皇子賜婚皇子妃,比如說與蒙古聯(lián)姻,某某公主嫁過去,額駙是誰誰誰。
而當時衛(wèi)傅和福兒的處境是被圈在東宮,臨被流放之前,有人來告訴他們陛下給二人賜婚了,然后倉促補了個婚禮。
這種情形下,只有口諭,沒有書面圣旨很正常。
要是正武帝還在,這事其實也簡單。
他自己發(fā)下的口諭,他肯定記得。
問題是正武帝,哦,現(xiàn)在該叫太上皇了,帶上太上皇后跑了,現(xiàn)在誰也不知道他在哪兒。
可能背后那些人就是抓住這點,才會鬧得這一出。
不同于王多壽的憂心忡忡,福兒似乎一點都不擔心。
“你別擔心這個,別說你姐夫還在那兒,你忘了你姐夫做官后,我有封贈誥命的誥書?”
最起初衛(wèi)傅的官位是經(jīng)略安撫使,從二品的官銜,那時福兒的誥命便是夫人的品級了。
一般圣旨是為統(tǒng)稱,若是分得細一點,則要分為詔、制、誥、敕、諭幾種。像命婦的品級,一到五品是為誥命,五品以下則為敕命,婦從夫品級。
誥命夫人的封贈,是有正兒八經(jīng)的誥書,代表著朝廷承認福兒為正妻的身份。
所以福兒一點都不慌。
“姐,你不懂,以前有過這種案子,姐你可聽說過‘張玉案’?”
要說到‘張玉案’,那還要追溯到元豐朝的時候了,當時有一士子名為張玉,十年寒窗苦讀,一朝中了進士,天下聞名。
這張玉不光年輕,人長得也是一表人才,就被其座師看中了,招了為婿。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