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安民和梁美珍為這個一波叁折來到他們家中的孩子共同起了個名字——希璨恒。
彼時兩人窩在床上,邊上擺著個希安民新打的嬰兒床,希璨恒就睡在里面。
希安民翻著字典,將具有好寓意的字拎出來寫在紙上,一個個說給梁美珍聽,最后是梁美珍從中組合成了璨恒這兩個字——
希望你永遠璀璨。
作為一個在襁褓里就被人冠以不祥名號的孩子來說,希璨恒似乎真的在按照這樣的祝愿成長著。
他打小就結(jié)實,總比周圍同齡的孩子看著大一圈,是名副其實的孩子王。
梁美珍把他照顧得很好,衣服和臉上總是干干凈凈的,像個小少爺。
希璨恒對梁美珍也很依賴,他在外再跋扈,回到家里,總是乖巧的。
不過有關(guān)這一點,除梁美珍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希安民是位典型的嚴父。
作為一個傳統(tǒng)家庭里長大的男人,上有哥哥下有弟弟,他很知曉男人應(yīng)該怎樣被教養(yǎng)長大。并且梁美珍是實至名歸的慈母,因此,他更加堅持要在孩子的教育中做那個唱白臉的人。
似乎事實也證明他的想法是對的。
希璨恒才八九歲的年紀就不時在外斗毆打架,且他似乎總是贏,因為永遠是其他家長帶著眼淚鼻涕糊一臉的孩子找上門來。
希安民不會當(dāng)著外人的面教訓(xùn)孩子,但等人一走,便會立馬疾言厲色開始質(zhì)問希璨恒,為什么要動手打人。
得到的答案有很多——對方弄臟希璨恒衣服的、媽種在門口的花人薅了的、學(xué)校做衛(wèi)生的時候那人偷懶耍滑害他被老師罵的。
每到這種時候,梁美珍總是憂心忡忡站在一旁,看希璨恒面色冷靜同希安民交代事情經(jīng)過。
他似乎完全不覺得自己的暴力行徑有什么不對,對方讓他不舒服了,他便也要讓對方難受。
梁美珍和希安民都很擔(dān)心這孩子走歪路,于是一個懷柔陪伴,一個嚴肅管教。
那個年代鄉(xiāng)下讀書的人不多,大多讀到小學(xué)便輟學(xué),畢竟掙錢吃飯遠比上學(xué)更重要。
希家在希璨恒小學(xué)畢業(yè)的時候,舉家搬到了縣城,希安民和梁美珍都希望希璨恒能繼續(xù)讀書。
尤其是梁美珍,她每晚陪著希璨恒做作業(yè),已經(jīng)學(xué)會了不少字,她覺得讀書很好。文字相較于她的比劃,能傳達出更精準的意思,她很喜歡這樣,常常會隨身帶著筆和小紙板。
她會在希璨恒練字的時候,也一臉認真地拿著鉛筆在厚紙板上寫寫畫畫,等回了房,再笑嘻嘻地拿給希安民看。
希安民偶爾在看報,偶爾在做活計,每到這種時候總是放下手中的事情,認真看她寫的東西,然后夸一夸她,諸如寫字又進步了、最近又新識了好多字、這個句子寫得很好等等。
希璨恒時常會感到錯亂,究竟怎樣面目的父親才是真實的他。
他對自己不茍言笑,然而同媽卻總是溫聲細語耐心有加。
不過他隱隱知道,父親也是愛他的,只不過愛的方式同愛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