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個月對子難來說, 猶如噩夢。起初跟著沈君兆出征,子難領(lǐng)的是閑差,他唯一的任務就是保護沈君兆。
用雍理的話就是, 沈君兆哪怕掉了一根頭發(fā), 他也要找他算賬。子難知他們情意深重, 也知他們情路坎坷, 更知在雍理心里, 沈君兆比他自己的命都重要。
子難肩負重擔, 所以盯沈君兆盯得很緊,生怕他有什么兇險。
誰知沈君兆比他想象中還要惜命︰剛到邊境,因水土不服有不少隨軍將士生了病, 子難因早就來過, 并未著道, 沈君兆體質(zhì)向來強悍, 也沒什么大礙。可他卻小心得很, 遇上瘴氣彌漫,沈君兆寸步不離營帳, 十分謹慎。
子難不覺松了口氣以沈君兆的修為,他不作死基本不可能出事。
雍理怕是關(guān)心則亂, 此行出征可比三年前的御駕親征安全多了。
沈君兆假模假樣地和梁銘打了一架后, 全軍南上, 鎮(zhèn)壓各地總兵。因出其不意, 再加上沈君兆謀略得當, 陣仗沒鋪完已經(jīng)打了個勝仗。
沈君兆本就是全軍領(lǐng)袖,坐鎮(zhèn)后方, 安全得只怕比呆在首京還安全。
子難這就更放心一些了。
唯一讓子難提心吊膽的是偷襲敵營,斬殺杜景修。
子難的意思是︰“貧僧去即可, 沈相留在營中?!?/p>
沈君兆道︰“杜景修狡詐,大師不及我熟悉他?!?/p>
子難想拿出圣旨壓他,沈君兆又道︰“你我合力,事定能成。”
子難愣了下,沈君兆道︰“此等小事,大師別煩擾陛下了?!?/p>
子難原以為沈君兆是要自己行動,所以才想替他去行刺,誰知他竟是想與他合力。
兩人相互照應,的確是事半功倍。
以他們二人的身手,又如何取不了杜景修項上人頭?
斬殺杜景修,此行征伐也就解決了一半。
沈君兆又道︰“能早些回去,想必陛下也能早些寬心?!?/p>
此話極有道理,子難想了下便道︰“沈相定要保護好自己?!?/p>
沈君兆道︰“大師亦是。”
他們合作,當真是輕而易舉。
杜景修一死,前朝余孽潰散,付安義逃亡而去,沈家軍乘勝追擊。
如此看來,戰(zhàn)事似乎很快就結(jié)束了,他們很快就能回京了。
子難不由地又是松了口氣。能把沈君兆安安穩(wěn)穩(wěn)得護送回京,他也不負雍理所托了。
內(nèi)憂外患解除,子難這邊卻發(fā)現(xiàn)了不對勁的地方。
沈君兆從沒屏退過他,無論商議什么事都將他待在身旁,起初他的心腹還滿目審視得打量他。
沈君兆︰“自己人?!比绱吮阍贈]人留心他。
子難也沒當回事,他的確是自己人,他的任務只有保護沈君兆,甚至高于戰(zhàn)事。
沒人提防他,子難才逐漸品出些怪異之處。
這商議的是什么?
這布局是要干什么?
前朝余孽已殺盡,各地總兵已降服,不安安穩(wěn)穩(wěn)地班師回朝,怎又在謀劃著更大的戰(zhàn)爭?
打誰?還有誰可打的。
等“圍攻首京”四個字被直白點出來,子難脊背發(fā)涼!
沈君兆要謀反?
不,是那些世族權(quán)貴要謀反!
子難當下便要給雍理傳信,誰知是沈君兆將信鴿攔了下來。
子難警惕地看他。
沈君兆取下信鴿腳上綁的密信,換了一封后放飛了鴿子。
子難︰“你不會背叛陛下?!?/p>
沈君兆笑了下︰“大師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