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的心中,這天下是召國打的,當然以召國定位國號??陕牨菹碌囊馑?,好像不是這么一回事。君心難測,就算是帝皇的心腹大臣,也不敢隨便下定義。
“陛下的意思是?”端磊代表眾臣問。
“朕知道你們的想法,你們覺得召國獨大,一統(tǒng)天下自然以召為國號,可是這其中央國和寒國可是無條件的幫了我們,若是攻打臨國的時候,央國和寒國站在臨國那邊,而今朕也無法坐在這里,爾等也沒有機會在這里想著我召國是如何的大了?!壁w元崇頓了一下又道,“天下一統(tǒng)之后,這天下已經(jīng)不是召國的天下,也不是我趙家的天下了。所以朕的想法是,一統(tǒng)天下之后,國號為天,國家為天朝,從此,再無十國之分,天下百姓皆是天朝子民,爾等以為呢?”
天朝?
天朝?
在召國,趙元崇的話是絕對的,他認為如此,誰敢反對?
“天朝好?!鄙蛄钛缘?,“天下人頭頂同一片天,朝意為陽,天下人目視同一個太陽。天朝兩字,便意味著天下一家,微臣贊同。”
“微臣也贊同。”
“微臣無異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天朝,真正像征著天下人為一家的國名。
翌年,召國、央國、寒國、洛國、慕國,五國會議于召國越州召開,越州為五國最中心的位置。五國會議一致通過天下統(tǒng)一,國為天朝。從此,天下再無五國,天下人歸為一國。
一國為天朝,天朝第一任皇帝趙元崇,尊稱為圣武帝。此后,天朝的歷史中,再無帝皇的尊稱中,帶著圣或者武。
天朝,圣武帝一年,趙元崇二十。身為他皇后的李墨染,被趙元崇封為圣文后,齊王封號亦在。
圣武帝,圣文后,一武一文,是天朝最美麗的傳說。
天下一統(tǒng),召國的京城改為天朝的帝都。
“雖然天下統(tǒng)一,但是原先央國、寒國、洛國、慕國的領地,該如何更改?”御書房內(nèi),趙元崇很是頭疼。
“封為藩王?”鄭探問。
“不行。”端磊否決了鄭探的提議,“有原召國眾藩王的前車之鑒,若是此時把四國改為藩王的封地,四國國君定藩王,那么實際上跟原來的四國沒什么區(qū)別,而往后還要削藩,削藩可是一個大工程?!?/p>
“老師所言甚是,而今天下統(tǒng)一,藩王不能設,我倒是有個想法。”李墨染道。
“殿下快說?!鄙蛄钛缘?。李墨染說的想法,往往能讓大家耳目一新。
“天下統(tǒng)一,只有一個國家,意味著天下的律法也要統(tǒng)一。但是四國的子民已經(jīng)習慣了四國的律法,所以首先在律法上,我們要作出調(diào)整?!?/p>
“如何調(diào)整?”說到律法,作為刑部尚書的呂樺很有興趣。
“郡。拿央國來舉例,把央國劃分為幾塊,稱作為郡,其實形式上跟藩差不多,但是我們不設立藩王或者郡王??は旅嬗兄?,也就說,管理州的為州刺史,管理郡的為郡刺史。央國如果劃分為四塊,那么有四位郡刺史,四位郡刺史直接向王負責。而王便是各國的國君,但是王的設立,只有一代。目前四位國君死了之后,王制度便廢除,而到那個時候郡刺史直接向朝廷負責?!崩钅镜奶嶙h,既保留了王權的統(tǒng)治,然這種統(tǒng)治,只有一代,說開了,就是為了四國的國君而設立的。
畢竟他們曾經(jīng)都是一國之皇,如果要他們向趙元崇俯首稱臣,就算表面上心甘情愿,但內(nèi)心難免不會有其他想法。
而在他們有生之年,王不用向天朝皇帝負責,但是王所做的事情,不能違背天朝的律法。
“朕認為可行,眾位覺得呢?”趙元崇對李墨染的提議是贊同的,就算而今天下統(tǒng)一,但是原先國君的權威,卻是還應該留著,畢竟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廣闊的領地管理起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臣等認為妥當?!?/p>
“臣等附議。”
“眾位沒有意見,朕便召開第一屆的天朝大會。”
第一屆的天朝大會,是指天朝成立以來,第一次的全國會議,邀請人員為原召國朝廷三品以上大臣,原洛國國君以及洛國朝廷三品以上大臣、原央國國君以及央國朝廷三品以上大臣、原寒國國君以及寒國朝廷三品以上大臣、原慕國國君以及慕國朝廷三品以上大臣,這次會議的人數(shù)眾多,會議地點,還是在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