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陳則銘沒想到的是,三日后他便聽到了楊粱奉旨出征的消息,當時他正在當值。
待他安排好事務,趕出宮的時候,一路上,只聽得議論紛紛,說大軍已經(jīng)準備出發(fā)。朝中火速征集的十萬大軍中,有不少都是京中的年輕人。于是街道上人頭攢動,都是趕來送親人的百姓。人流一路延伸,往城門而去,左右望不到盡頭。
他順著大軍前行的方向,與人群隔著一條街道,縱馬追趕,人群在房屋間隙中時隱時現(xiàn)。陳則銘有些心焦,他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因此而錯過楊粱。
接近城門的時候,他松了口氣。
城下的將軍著著一身雪亮盔甲,輕輕勒著韁繩,馬旁掛放著一支銀槍。
那馬前后小踏幾步,卻顛不去他面上懶散笑容,他看起來如此輕松,似乎此行不是上戰(zhàn)場,只是去尋友小酌。
原來他的馬上兵器是槍,陳則銘忍不住笑了起來,太正統(tǒng)了,完全不符合他的個性。
陳則銘棄馬上前,大聲呼喊。
然而周遭都是嘈雜的喧鬧,送別從來都是充滿淚水、依戀和呼喚的,此刻也許每個人在說些什么,連自己也都聽不清。
他的叫聲被迅速淹沒在巨大的聲浪之中。
奇怪的是楊粱很快轉過了頭,一眼便看見了正在人群后急得跳腳的陳則銘。
兩人的視線對上,陳則銘大聲道:“要好好地回來!”
他知道他聽不清,但楊粱笑了一笑,似是會意朝他揮手。隔了片刻,楊粱低頭在懷中摸了摸,掏出一物朝他扔過來。
陳則銘跳起接住,卻是一枚鏤空玉牌。
陳則銘怔了怔。
擡頭,楊粱指了指自己腰間,對著陳則銘似乎有話要說。陳則銘仔細盯著他嘴型。
“帶著!”楊粱道。
陳則銘點頭,楊粱笑了笑。
此刻,身前人流開始減少,大軍已經(jīng)基本出了城,出發(fā)在即。
楊粱正想撥馬過來,突聞城外響起號角之聲,兩人都凝神聽了片刻,顯是集合之號。楊粱勒馬,朝他點點頭,隨即撥馬奔出。
陳則銘正想追上,卻見已出城門的楊粱不知何時已將槍取下,順手掄了個圈。那銀色槍尖在陽光之下,閃出如流星般璀璨的光芒。
路過列隊的軍士時,他猛然擡手,將銀槍高高舉起,絕塵而去。
軍士們跟了上去。
這個背影如同戰(zhàn)神般威武決裂,陳則銘不由怔住。一直懶洋洋的楊粱原來也有這么充滿銳氣的時候。
待塵埃落定,大軍已不見蹤影,人們漸漸散去。剛才的喧嘩與此刻的冷卻,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感覺便是離愁。
陳則銘低頭,手中是一塊水頭極好的玉,色澤碧綠,雕工精美,一看便價值不菲。他心中疑惑叢生,卻還是將那玉牌收入了懷中。
當天晚上,皇帝召見。
一進殿,陳則銘便覺得氣氛有些詭異,小皇帝臉上似乎有些黯然,又似乎是薄怒,定定地正在出神。較平日中的不動聲色,此刻的他突然顯得真實起來,不再那么遙不可及。
陳則銘想到白天的離崗,雖然只是小半個時辰,雖然他與人也打了招呼,但誰知道皇帝會不會雞蛋里挑骨頭呢。
心中不免忐忑。
皇帝見了他,斂了臉上古怪神情,想了片刻,才開了口。只說太后壽誕將至,屆時要更注意宮中安全云云。
他在上面吩咐,陳則銘在下面一一應答,此時此景倒真有些君圣臣賢的味道。
說到最后,陳則銘跪安退下,皇帝突然醒起,“對了,上次賜你那玉獅,明日拿來給宮中總管吧?!?/p>
驟然提起此事,陳則銘渾身血都僵了,半晌沒應聲。
皇帝道:“怎么?”
陳則銘跪答:“臣只是惶恐,不知何處出了差錯,萬歲要收回賞賜?!?/p>
皇帝不以為然,“愛卿不要多心,不關你的事。太后近來得了塊好玉,想雕只獅子,朕想著上次那玉獅看著煞是可愛,正好拿來給工匠做個樣子?!?/p>
陳則銘磕頭退出。
第二日,果然將那玉獅帶來,交予宮中。隔了幾日,也不見皇帝有什么動靜,陳則銘如同在火上被煎烤般度日如年,當值時總有些失魂落魄,居然頻頻出些小茬子。都指揮使將他叫去,訓斥了一番,其實也有些借題發(fā)揮,陳則銘渾不在意。
這一日傍晚,正領兵巡邏,有太監(jiān)來宣他,說是皇帝要見他。
他猛然間聽了,有些失神,太陽處砰砰直跳。腳步虛浮搖晃,跟那太監(jiān)去了。
也不知走了多久。對方突然立定,他險些撞了上去,擡頭一看,吃了一驚,這不是皇帝沐浴之室嗎。
守門太監(jiān)高聲道:“陳則銘覲見。”話音未落,已有人為他推開了那兩頁雕花大門。
陳則銘只得撩袍跨入。
一進門,那假玉獅正端端正正擺在門內(nèi)地上,陳則銘一眼過去,不由腦中一響,腳一軟跪了下來。
正發(fā)呆時,一名宮娥自屏風后閃出,訝道:“大人怎么跪在門口,萬歲請您過去相談?!?/p>
陳則銘怔怔看那宮娥婀娜身姿,半晌才爬了起來。
入了內(nèi)屋,見屋中被卷簾隔成兩間,只聽間或水響,鼻中也滿是曖昧濕潤的香氣,陳則銘不敢擡頭,跪倒奏道:“臣陳則銘叩見萬歲?!?/p>
良久方聽屋中有人恩了一聲。
陳則銘屏息,又等待了片刻,皇帝突道:“你進來?!?/p>
陳則銘脫口道:“臣……”他第一反應便是要說不敢兩字,但話到口邊不由又閉嘴,怔了片刻,緩緩站起身。
早有宮娥為他卷起竹簾,陳則銘低頭鉆入,目不斜視,看起來他始終面無表情,仔細看身體卻很是僵硬。
這屋子甚大,乃是皇帝專用沐浴之處,屋內(nèi)用玉石鋪砌了一個半人深的水池,能容數(shù)人,水是活水,自宮外引入,終年溫暖。
皇帝正泡在池中,看他近來,笑了一笑,道:“楞著干什么,還不伺候陳大人寬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