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尚書等候在大殿外,見常公公出來,就知道皇上不見他了,他道,“我有要事稟告皇上,還請常公公再通傳一番?!?/p>
常公公笑著點了下頭。
不多會兒,刑部尚書就許進御書房了,皇上端著茶盞,那臉色一看就知道要是稟告的不是要緊事,他絕不輕饒。
刑部尚書什么都沒說,把那塊云錦綢緞雙手奉上,“還請皇上過目?!?/p>
皇上眉頭一皺。
常公公心下奇怪,趕緊接過綢緞呈給皇上。
皇上瞥了一眼,道,“這是什么?”
“護國公老夫人寫的血書,”刑部尚書回道。
常公公心頭一震,那震驚還沒有傳到四肢百骸,雙手捧著的綢緞已經(jīng)到皇上手里了。
他抬手就瞟到幾個血字——
先太子死于太后之手。
皇上從龍椅上驚站起來,他一手拿著綢緞,看著刑部尚書,“護國公老夫人知道這么大的隱秘,你竟讓太后的人要了她的命?!”
刑部尚書噗通一聲跪下,道,“皇上息怒,這血書是從關(guān)押護國公老夫人的牢房里搜出來的,臣事先并不知道。”
“……而且,這血書上所說是否屬實,還有待查證。”
“事關(guān)重大,又與太后有關(guān),沒有皇上準許,臣也無法往下查?!?/p>
這封血書是護國公老夫人寫的無疑。
但刑部尚書覺得還有幾個疑惑解不開。
滿朝文武都知道皇上想查出當年是誰栽贓陷害先太子,護國公老夫人不會不知道,她更該清楚她知道太后不少事,太后不會留她活口,殺她的罪名遠比不上抖出知道的那些事給太后造成的危害更大。
可在順寧宮,當著皇上的面,護國公老夫人為何不直接說是太后害的先太子,而是選擇寫血書?
這不合常理。
甚至在刑部死牢,即便刑部侍郎不敢忤逆太后,可護國公老夫人抖出這樣的大事,再不敢也得把太后的人趕出刑部死牢,不然等著他的就是皇上的龍顏震怒了。
什么都不說,卻只給刑部侍郎使眼色,刑部尚書猜測道,“護國公老夫人留下這封血書,應(yīng)該是她手里并沒有確鑿證據(jù),又不甘心被太后斬殺,故而留下這條線索,她是篤定皇上會追查到底,真查到是太后所為,也算是給她報仇了?!?/p>
若是胡謅之言,也能挑撥靖安王世子妃和太后的關(guān)系。
畢竟這回要不是靖安王世子和世子妃,成王命喪北云侯夫人之手這事也浮不出水面。
活著把人玩弄于鼓掌之間,到死了還要擺人一道,當真是心狠手辣至極。
皇上臉上的怒氣消了三分,“任由太后殺了護國公老夫人,這事朕暫不追究,朕給你一個月時間查清這案子,查不出來,兩罪并罰!”
刑部尚書心里苦啊,他女兒這會兒還被關(guān)在順寧宮呢,讓他去招惹太后,皇上也不瞧瞧他夠不夠分量,只能說皇上太看得起他了。
刑部尚書叫苦不迭,望著皇上道,“刑部人手不夠,這案子又非同小可,還望皇上準許臣找?guī)讉€幫手?!?/p>
這么點小事,皇上準了。
刑部尚書這才領(lǐng)命離開。
出了御書房,刑部侍郎才敢抬手擦腦門上的冷汗,天威難犯啊,這么大的案子,一年都不一定能查出來,何況只一個月時間,事關(guān)太后,找多少幫手都沒用啊。
什么樣的幫手敢?guī)椭檫@事???
出了宮,刑部侍郎就知道自己太嫩了,他跟著刑部尚書到了靖安王府。
刑部尚書找的幫手不是別人,正是姜綰和齊墨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