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張秀和王莫等人,唐春明也讓他們去參加了,往后跟村里一道種菜賣菜,至于滕煜那里,也可以和村里再另簽一份合約。這兩家也沒有不同意的,而且認為如此做法才能讓唐春明一家在村里更好做人少讓人說些閑話。六叔那里,不用明哥兒說話,就說跟村里人一道行動,而且積極提供他去年在鎮(zhèn)上賣菜的經(jīng)驗,這讓里正尤其高興,直拍著六叔的肩說老哥哥做事地道,村里人要都這樣才行。
顯然這樣的決定讓村里人消化了好長一段時間,其效果嘛,從李峰唐春明家少有人再上門來就可以看出來,這牽涉到家家戶戶的切身利益,肯定需要花上一些時間才能決定下來,而且由誰去開拓銷路,肯定也要有一番爭論。有眼力的肯定能從中看出前程和錢途,這可是個既能掙錢又能開闊眼界鍛煉人的活,就看張長明去年的變化,不少羨慕的年輕漢子都動了心,以前還發(fā)愁沒辦法跟李峰家搭上關系,現(xiàn)在機會正好,雖然說起初會艱難一點,但只要把路子打開了,那真是坐在家里等著錢從天上掉下來了。
還有人跑到張長明家門上取經(jīng),張長明不在,就問王莫哥兒或者是問張長明的爹母,問問縣里的行情,六叔家也成了許多人的取經(jīng)之所,六叔在第一天商議時就說了,他年紀大了吃不消這樣的差使,還是讓年輕人去干了,所以有興趣的人都跑到他家去打聽行情。
村里的熱鬧唐春明偶爾聽張秀他們過來時說一說,這幾家人都沒想要攬下這個差使,六叔年紀有些大了,沒這個精力,兒子兒么又在后山看雞舍,而且他們的性子太老實也不適合,張秀家大山同樣如此,他那個性子如果把事情擬好了步驟交給他,他能辦得妥妥的,不會讓人找出一處毛病,他就是適合干實事的而不擅長嘴皮子,出去賣菜可是要嘴皮子利索點腦子活絡點的才行,就像張長明這樣的,張秀也是自家人知自家事,所以沒攛掇著大山去攬事。
倒是大山的那對哥么想方設法地要把事情攬下來,為此還讓他們的爹母出動了把大山叫回來,讓大山跟張秀去和李峰他們家說,只要李峰家出面,里正和村里人肯定不敢有什么意見,在他們看來,這掙錢的差使可是手到擒來。
大山從頭到尾只有一句話:“不行,我不會去說?!?/p>
張秀直接噴了大山的大哥和哥么一臉:“峰小子和明哥兒都說不過問村里的決定了,你還讓他們插手?這不是讓他們以后在村里難做人?不要以為我們不知道你們在村里還眼紅明哥兒家的好日子背后說些閑話,真以為傳不到明哥兒的耳朵里?虧得你們現(xiàn)在還好意思跟明哥兒套近乎,我都扯不下這個臉,要說你們自己說去,我跟大山可不會做這種丟臉的事。”
張秀的嬤嬤馬上拍桌子怒罵:“你就是這么跟大哥哥么說話的?眼里還有沒有你大哥大哥么,還有沒有你公公跟嬤嬤?讓你們跟明哥兒打聲招呼還不是為了這個家為了你大哥和侄子,你們不肯照應還不許讓他們自己另外找門路?”
這架式似乎要拿長輩的身份來逼迫大山了,大山也犯起了左性子,把頭一橫說:“那就到村里和里正大伯那邊去說說,要是大伯他們都同意我就丟一次臉厚著臉皮跟明哥兒把差使給大哥攬下來。”
大山阿母氣得拿東西砸大山,大山可不是會老實地站在那里任東西砸到他身上的人,護著自家哥兒就往外走:“要不自己去跟里正還有村里人去爭取,要不就我去跟里正大伯說,成天想這些小心思還不如踏踏實實地做事,真要掙錢,就是本本分分地把菜種好了也照樣掙銀子,其他的心思就歇了吧,當峰小子和明哥兒是糊涂人不成?別惹了他們不高興你們什么也得不到,到時候我跟阿秀也沒這個臉皮再去貼峰小子他們的?!?/p>
李峰和唐春明早就猜到村里會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所以他們才把事情完全丟開一點手都不想插,只管提供菜秧子。
等村里拿出最后敲定的章程后,一些人家才恍然發(fā)覺,李從根家的小哥兒已經(jīng)悄無聲息地嫁出去了,李家的族老也才發(fā)覺,李從根一家居然把小哥兒送人做小了,怒不可遏,把李從根兩口子叫過來怒罵了一頓,看兩口子居然一點反悔認錯的意思都沒有,族老們生氣得干脆把他們一家的名字從種菜人家中給劃了出去,也通知了李峰那里,不用把菜秧子賣給他們一家。
沒料到這一家子聽到這樣的決定不怒反樂,甚至當著村里其他人的面嗤笑道:“我們可是要去鎮(zhèn)上享福去的,誰還再在地里刨食了,累到死都擺脫不了泥腿子的身份?!?/p>
李家的族老們從別人嘴里聽到后差點怒極而笑了,就是以前幫著他家說話的李家人,也覺得羞愧得很。以前覺得這家人品行再怎么差那也是李家人,李家人當然要顧著李家人,這打斷了骨頭還連著筋呢,可對于把李家的小哥兒送人去做小,在他們看來也是極其丟臉的事,這李從根一家不僅不反悔還覺得是件很光彩的事成天地在村里宣揚,不想李家的臉面都讓他們丟盡了。
看看現(xiàn)在他們的侄子李峰做的事,那可是造福整個平山村的大事,而且隱隱從里正那里得知,這后面還有一個更大的福氣等著平山村呢,做好了可是要福澤平山村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都有可能的大事,這么一個鮮明的對比他們都覺得沒臉見李峰了,自己以前都干的什么事啊。
因為這事,李家的一些人倒歇了再幫助李從根一家的心思,既然他們巴著那嫁到鎮(zhèn)上給人做小的小哥兒,那往后他們過得好過得壞都跟平山村的李家沒有關系了。過得好沒人會上去巴著他們的,過得不好,就自己受著吧,也該受些教訓了。
就在唐春明和李峰看里正送過來的詳細的章程的時候,平山村又迎來了一個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