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攸抬手后撫,順著時御的鬢撩著指尖滑到他唇角。含水的眼斜睨過去,斷斷續(xù)續(xù)道:“嗯……如今……該……該叫我一聲……夫……”
這話說不完,因為時御胸口悶震,小虎牙露了惡劣,道:“識時務者為俊杰。”底下兇狠,讓鐘攸陡然喘聲急促,撐不穩(wěn)顛簸的身。時御一手松了條腿,改貼壓在他腹上,讓下邊緊密無間,對他道:“這下是可以的。我喂攸兒,每次都喂得飽。但上回說的孩子,卻一直沒影。這得罰你。”
兩人耳鬢廝磨,正時情在濃處。時御問的聲鐘攸大都要聽不見了,他從桶里被抱出去,床上滾一圈腰被箍得更緊。他早飽了,可時御一直跟才起了頭似的,要得他濕汗淋漓,腿上乏力,連這狂犬腰都勾不上。
最后一次鐘攸仰身陷在被褥里,時御的臉就在咫尺。他抬臂掛在時御后頸,手指在撞擊中扒劃在時御背上,時御微皺著眉,鬢邊汗打下來,滴晃在鐘攸鎖骨凹陷。鐘攸忽地抬首,在低吟里對時御探了探舌尖,那濕唇半張,滑動曖昧。撩得時御低嘆一聲,猛地抬抱起他的后背,俯首吮含了那唇,狠狠地全給了他。
要不夠。
這怎么能夠?
這狗腰得對得起時御這名。鐘攸以為該到點了,誰知這么一撩撥,最后一次就變成黏黏糊糊持續(xù)不停地一次。
鐘攸靠著時御昏昏沉沉,心里邊只愁,明日怎么面對大哥那句“不要孟浪”,這夜長甜膩,分明是浪不著邊了。
時御耳邊聽著先生哈氣,對他喃聲:“六哥,為夫老腰堪憂……”
他登時覺得這夜可以不睡了。
端陽節(jié)一過,滄浪書院照舊開辦。先生雖講堂之上不見乏色,可學生們卻能在午時常見他補眠,邊上還守著那長河侯。書院里新扶了葡萄藤架,蒼翠鋪棚,是納涼的好去處,先生多在此處休憩。
雖左愷之有雅會之心,但奈何賀安常今年瑣事繁多,一直未應。鐘燮提出的聚首,便一拖再拖,等回過神來,已經(jīng)又翻一年。
這一年蘇舟接替蘇碩,開始水路通跑,處理鍛造行的生意,有些蒙館少東家的樣子。樸丞榕漾皆在靖陲,唯獨少臻仍在書院。正時京都翰林設試考,滄浪里的學生去了一半,少臻本著書院掌書,去意思一下,誰知竟入了翰林院的眼。少臻進京入學,還遇著個熟人,正是趙芷安。他如今被左愷之提了名,在翰林院里也人人吹捧,恰是春風得意時,就是見著少臻不肯正面。少臻不知什么緣由,兩人同在一學,竟沒講過一句話。
鐘攸應辛明要的“小翰林”,擴建滄浪書院。次年初夏,眾人歸院,由鐘攸親提小字。
蘇舟得“渡川”,少臻得“至之”,榕漾得“歲安”,還有個樸丞,得“昌宗”。
時至永樂九年,鐘攸提“滄浪文會”,設壇長河之上,廣邀天下賢士,文集中南諸院。左愷之主持,章老坐壇,賀安常清談,鐘攸策辯。此次雅會時經(jīng)半月,大小船舟云集長河,無數(shù)名家壇上舌戰(zhàn),時常徹夜燈火,成為永樂開年文人盛景。后每三年,長河之畔就行“滄浪文會”,每至此時,眾賢皆于其上,策論相道,暢談江山。
鐘攸在此次文會之后,親自往京都,請告老歸家的左愷之出任滄浪書院山長,左愷之不應,而是以堂長之名移居滄浪書院,直至辭世,不曾離開。
而后二十年,各地書院林立,其中南以鐘白鷗的滄浪書院為首,直輸翰林院賢才無數(shù),最具盛名者非少臻少至之,榕漾溶歲安莫屬。
一個官至大理寺卿,一個文至北靖才冠。
至于那位令人扼腕、英雄氣短、胸無大志的長河侯,在入史冊時,史官拎著袍跟著鐘燮問:“大人,聽聞大人與長河侯私交甚好,斗膽請大人提一句,這長河侯,如何評價?”
鐘燮此時正貶入青平舊職,歸京匆忙,諸多案宗皆夾臂下,一路不停,趕著往大理寺去找那位難搞的“少大人”。聞言只冷哼一聲,隨意道:“這不好說么,我給你提一句?!?/p>
史官洗耳恭聽。
“狂犬一心慕白鷗!”
“誒、誒?”
鐘燮抖袍,飄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