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相送
這是大秦定都鄴城以來的第一場凍災(zāi),上至皇室下至百姓都異常關(guān)注此事,為防有人在此時傳播惑亂之言,賀時渡為達(dá)南池,先下了命令派弘年法師率千江寺弟子前往受災(zāi)的村子為災(zāi)死的人和家禽超度。
一時間,萬人無家可歸,他下達(dá)第二道命令,由鄴城世族名門分門戶為單位接濟(jì)災(zāi)民,再由南池出力主持修繕倒塌的屋舍。
因他處理及時,這場凍災(zāi)的影響得以遏制,與此同時,朝中出現(xiàn)另外一種論調(diào)——這場天災(zāi)是對南池一意孤行要主戰(zhàn)陽城的懲戒。
不主戰(zhàn)的奏疏諫言一波接著一波,賀時渡已懶得翻閱,他叫檀檀念給他聽,檀檀越念越吃力:“你們秦國的文官,怎么這么多廢話。”
他曖昧地在她耳邊道:“檀檀愿我攻打陽城么?”
“答案很重要嘛?”
“陽城的守城將是你的未婚夫,我若殺了他,你可會傷心?”
這是她躲不過的問題,就像她躲不過燕國公主的身份。
她默默垂首:“若你不攻陽城,永遠(yuǎn)...像現(xiàn)在這樣就很好?!?/p>
“我攻伐陽城,命樓仲康主帥,是因敬佩卓家父子。你們燕國若人人都又卓家父子的鐵骨,也不至如今下場慘重?!?/p>
他并未說明,但憑檀檀與他三百六十五個日夜生出來的默契,也足以明白他是在點醒自己。
是了,和他之間,從來都不只有她恨他的。
天地間這樣多的人,有誰能和自己一樣,與他隔著跨不去的血海深仇呢?
“我說過的,只要你乖乖留在南池,便永遠(yuǎn)不會有危險。”
他抱住檀檀的腰,掃落案上的奏疏,吻還未落下,檀檀拒絕道:“現(xiàn)在不要,上次在雁北,你都弄的我腿抽了筋,現(xiàn)在還沒有好的?!?/p>
“誰叫你平日不愛動彈...等天暖和了讓阿月帶著你去踢毽子,不要總是悶在屋里睡覺?!?/p>
“那你一定不要食言啊?!?/p>
檀檀勾住他的肩,主動抱住他,賀時渡沒有拒絕她的擁抱,任她似個動物一樣掛在自己身上,騰出一手翻閱奏章。
等他放下奏章,打完哈欠,檀檀順勢親吻住了他。她軟軟的小舌鉆進(jìn)他口中,在他舌面和上頜間打旋,靈巧地仿佛能夠轉(zhuǎn)出一朵花。
一條銀色的涎液被她牽出來,斷開低落在他唇角處,檀檀濕潤的嘴唇落上去,重新吞回那滴涎液,冰涼的吻沿他高挺的鼻梁一路延伸至眉骨。
書房外傳來芳年報時的聲音,檀檀也知道他這時該去災(zāi)區(qū)視察了,她捧住他的后腦勺,望著他:“今天天冷,你多穿件衣服,不要冷著了再回來發(fā)火?!?/p>
他更衣罷出了門,冷風(fēng)撲面而來,這才多了幾分清醒。
當(dāng)初父親正是被燕國女子的溫柔蠱惑的,南池不能再出第二個色欲喪命的大司馬...可是檀檀,她與嘉寧皇后畢竟是不一樣的。
檀檀忽然想到了什么,著單衣跑了出去,賀時渡仍在南池,他回頭望著她:“何事?”
“今天晚上我要和平昌公主去看燈會,你答應(yīng)過的?!?/p>
她在玩樂吃喝上永遠(yuǎn)是小姑娘心性。
鄴城女子最愛看燈會,他心里想,若她沒有燕國的出身,分明已經(jīng)成為一個鄴城的姑娘了。
賀時渡命芳年跟著檀檀,檀檀嫌他在自己和平昌公主說話間得有所避諱,又不能叫他離遠(yuǎn)一些,只好將許多話藏在心里。
在小茶樓看罷柳玉安與秦國儒士會詩,她們欲去城樓下聽弘年法師率千江寺眾僧授法,芳年顧及城門人多,才出言阻止了聲,就被阿琴一個眼色給瞪回去。
檀檀在南池一年來,從未有過什么心愿,現(xiàn)在她想去看熱鬧,不應(yīng)該攔著她。況且城門守衛(wèi)森嚴(yán),尤其今日更是加固了戒備,她們身邊這么多侍衛(wèi)在暗處護(hù)著,能出什么樣的事?
佛法普度眾生,檀檀望著虔誠的百姓,問平昌公主:“你信佛嗎?”
平昌公主淺淺一笑:“人生在世,總要信個什么東西當(dāng)寄托。檀檀,你信什么?”
“我什么都不信的?!?/p>
檀檀相信只要自己踏踏實實地活著,她所愿的,就一定會實現(xiàn)。
平昌微有詫異,而后微笑地望著檀檀:“檀檀是個比我堅強(qiáng)許多的公主?!?/p>
百姓在城門下放天燈,天燈升起,闌珊燈影映在人們的臉上,檀檀視線掠過這一張張鄴城百姓的面孔,或帶歡喜,或有焦慮。
她與娘親被送往民間那一年,受了許多鄴城鄰里的相助,不論她多恨秦國,對鄴城的百姓始終懷一絲感恩。
“那年我與娘親在民間,我娘親她不會做飯,隔壁的阿婆教我們煮湯餅,蒸小黃魚。如果佛祖聽得見我的祈禱...一定要庇佑鄴城的百姓啊?!?/p>
檀檀雙手合十,在燈火照映下許下愿望。
身為一位公主,平昌自覺比不上檀檀。
她所執(zhí)著的權(quán)勢利益,無一不關(guān)乎于自己,她從未真正離開皇宮,她一生所見,不過是權(quán)貴之間的明爭暗斗,而從未曾見過世人的悲歡。
人群里驟然一聲驚呼,不待反應(yīng),火光在城門上升起,那正是弘年法師講經(jīng)的地方。
火勢蔓延,民眾慌亂不已,城門校尉立派人撲火營救火海中的僧人,并護(hù)送弘年法師與其它僧眾離開此處,弘年法師見百姓在一片混亂中不知所措,弟子身陷火海,要求留下來主持疏散。
芳年見此狀,命侍衛(wèi)護(hù)送平昌檀檀她們女眷速速回府,他有處理火災(zāi)的經(jīng)驗,立馬投身進(jìn)去救人滅火。
可越是疏散,人越多,平昌與檀檀被擠在人潮中,幾次分離,平昌朝檀檀伸出手:“檀檀,你抓緊我?!?/p>
檀檀握住平昌的手,卻又松開。
很快又有人群擠向她們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