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海外奇遇
“戚戚,能告訴娘為什么不想嫁人嗎?”屋里林氏摸著女兒的頭發(fā)憐惜道。
楚戚戚垂下眼簾:“娘,我從出生就定了娃娃親,后來又定了兩次親,都所托非人,其實我一直在想女子就非得嫁人嗎?我不嫁人不成嗎?”
“我的女兒想干什么都成?!绷质弦姵萜菝黠@郁悶的樣子,忙安撫道,“只是爹、娘終會老去離開你的,就想給你選個好夫婿陪在你身邊,好好的照顧你,以后子孫滿堂,享這人世間的繁華與親情。
戚戚,你的這兩次退親,楊元安與吳雍都不是良人,還好在婚前就看出人品來了。
衛(wèi)珩雖之前與你退親,但是他在我們楚家三年,我和你爹也仔細看了他的為人處事。
覺得他還是可以托付終身的。
可是爹娘不會勉強你,你若不愿意,爹娘就回絕了他。
只是戚戚你要知道,金無赤金,人無完人。
每個女孩找夫婿的時候,都希望他建功立業(yè)又能愛你,愛子女。
但這樣的男子,是少之又少的,而且這樣的男子,也不會光被一個女子喜歡。
許多有能力的男子,比如說皇上,他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就是普通的公候家,也是妻妾成群的。
這事要看你怎樣衡量,比如你爹,雖沒成大器,但是后宅安寧,也知道心疼娘和你們姐弟。
娘雖然每天操此府中的一切,十分忙碌,但累也是開心的。”
“娘,你說的我都懂,可我現(xiàn)在就是不想嫁。當年他說走就走,現(xiàn)在回來了,又弄出這種詭計來,我憑什么就非得嫁給他?”楚戚戚撅著嘴道。
她想著衛(wèi)珩使的計策,心里就來氣。
這家伙如今不知道該有多得意呢,她憑什么就叫他吃的死死的。
林氏見女兒鉆了牛角尖兒,行啊,她什么時候想明白再說吧。
正好也可以趁機再看看衛(wèi)珩的真心。
“娘,你還記得我曾經(jīng)做過的夢,我們被太子抄家了,我覺得這是上天給我們家的警示,所以,這兩天我想跟小舅舅一起出海。去外面看看,如果能在外面找個可以居住小島,也算給我們家另安一個窩。
一旦有什么不好的事情,我們?nèi)揖涂梢猿龊#岬叫u上住?!?/p>
出海?
“只是出海,過于危險了?!辈还苁菫槌艺液舐?,還是女兒找借口要出去玩,林氏倒不反對。
只不過大海瞬息萬變,真要出什么事兒,便是后悔都來不及的
“娘,有小舅舅就在,您還怕什么?小舅舅都出了多少次海了,您就讓我去吧?!?/p>
楚戚戚抱著母親又撒嬌又說軟話。
林氏是對林云昭還是放心的,到底被女兒纏得松了口。
女兒既然決定了,那要走就得快點走,省得衛(wèi)珩在這里再生出什么事端來。
林氏辦事,那是雷厲風行,又心思縝密。
直接吩咐楚福,給飯廳喝酒的衛(wèi)珩他們四個,再送去家中酒窖里藏的五十年陳釀的杏花村。
“楚福,跟老爺說一聲,必要把阿珩喝的盡興了?!?/p>
楚祖蔭接到了林氏的傳話,嗯,夫人,這是什么意思?
要把阿珩喝盡興了,可怎么算盡興?就是把他喝倒唄。
楚祖蔭給了楚渝一個眼神,楚渝立刻便明白了。
便親自給衛(wèi)珩倒酒。
其實這一喝上酒,楚祖蔭兩個便發(fā)現(xiàn)衛(wèi)珩與原來不一樣了。
少年衛(wèi)珩在楚家時是滴酒不沾的。
這次回來,楚祖蔭也曾跟他在宴會上,喝過幾次酒,但看他幷不是貪杯之人。
本以為父子兩個人一起喝他,很快就能把他喝倒。
只是他們不知道,喝酒除了拼的酒量,還拼得是酒膽。
這從戰(zhàn)場上回來的人,相當于從閻王爺手底下逃脫了命,就是平時不能喝的,如今都把酒當成白開水一般喝。
而衛(wèi)珩這樣既有酒量又有酒膽的,楚祖蔭兩個加起來都不是他的對手。
但是楚祖蔭和楚渝占了老丈人和大舅哥的身份。
是端起架子就灌衛(wèi)珩。
衛(wèi)珩今日非常開心,見老丈人和舅哥又如此殷勤的勸酒,那就喝吧。
只是他們四個就喝了十幾壇的杏花村。
楚祖蔭、楚瑜、李云成三個都是喝趴下了,是由仆人們背扶著回房間休息的
衛(wèi)珩雖然沒有倒下,但走路也是有些不穩(wěn)了。
他是想著再去找楚戚戚親熱親熱,可是他這個狀態(tài),“酒是色之媒”,他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忍住了。
而且楚家還派了四,、五個仆人守著他。
給他安排的房間,就是他原來住的院子。
衛(wèi)珩躺在床上,想著今天下午,他和楚戚戚在這床上那副香艶的情形。
到底用了自已的五姑娘,安撫了一把小衛(wèi)珩。
衛(wèi)珩這一覺一直到天光大亮才醒。
這可是他離開楚家后,睡得最安穩(wěn)的一覺。
他平日里都是五更天,就起來練功的。
數(shù)十年如一日,只是今天破了例。
等他到飯?zhí)贸栽顼垥r,卻沒有見到林氏和楚戚戚。
一問楚祖蔭,才知道這娘倆一早便出門逛街去了,說是城里胭脂鋪里新進了一批江南最新的胭脂水粉。
林氏昨天晚上吩咐丈夫和兒子灌衛(wèi)珩的酒,穩(wěn)住了衛(wèi)珩。
另外林家做生意都是有自己的通信渠道的,林氏使人連夜通知了林云昭在海上等著楚戚戚。
又讓別院安排了船,又聽楚戚戚說怕衛(wèi)珩在她身邊安排眼線,監(jiān)視她的行動,就使了個金蟬脫殼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