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怎么闖了禍,打了人,反倒給封爵位了?
還是蘇海率先反應過來,忙走到宣旨太監(jiān)張來順的面前,道:“勞煩公公了?!?/p>
他也沒事先準備,只能從懷里摸出一張銀票就往張來順手里塞。
張來順可不敢接,兩人推來推去,還是沒扛過蘇海的手腳快,東西直接塞進他的懷里。
受人好處,且本來張來順就打算賣個好,就笑著道:“蘇將軍真是客氣了。陛下還賞了個宅子給蘇伯爺,大概明日內務府就會派人來,帶伯爺去看看宅子。若是有什么不喜歡的地方,直接跟內務府說,讓他們再調整添置就成。”
這話就輪不到蘇海接腔了,得是‘蘇伯爺’上。
蘇大田冷不丁就成伯爺了,根本反應不過來,還是姚金枝暗中掐了他一把,他才忙笑呵呵上前了,卻只是點頭,不知道說話。
姚金枝無法,上前一步道:“謝謝公公了。”
“伯夫人不用客氣,您的命婦服大概需要等一陣子,畢竟您也知道,這東西得現趕制。不過陛下交代過,一切都緊快緊好,這樣等冬至宮里大宴上,您也能穿上進宮?!?/p>
之后又寒暄了幾句,蘇海就把張來順送走。
等他回來后,蘇大田還拿著那圣旨站在院子里頭。
“爹,還站在這里做甚,快進去吧。”
一家人共聚一堂,坐在那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還是姚金枝說話了,“我就說陛下沒有怪罪,要是怪罪,能封老頭子個伯爺。伯爺伯爺,這到底是個什么爵位?”
蘇海這會兒做什么表情都顯多余,當年他深入敵腹時被人三面包抄,都沒有今日受到的驚嚇多。
他也沒廢話,就把大周爵位制大概給家人講訴了一遍。
其實說白了,這爵位就是封給外戚的,抬高妃嬪母家出身,蘇海早就想過這事,但他沒想到陛下一出手就是封了個伯爵。
要知道皇后的母家也不過是個侯,侯和伯只差一級,可皇后父親本就出身陳家,身上也有官身,封侯其實幷不讓人詫異,反倒是蘇家這種白丁,一朝封爵,可謂是一躍進了龍門。
蘇海免不了有點不是滋味感。
無他,他在邊關多年,最耳熟能詳的就是同僚們在作戰(zhàn)時激勵自己,說多立戰(zhàn)功,以后說不定也能封爵。誰曾想到,他倒沒有立到什么滔天之功,反倒是他爹平白就得了個爵位。
這真叫一人得道鶏犬升天,他們就是跟著娘娘升天的鶏犬。
到底只是些雜思,那邊蘇家人早就議論上了。
蘇大田這才表露出驚喜之態(tài),連連道自己就是伯爺了?蘇江和苗翠香都在一旁湊趣恭喜,姚金枝則翻著白眼,臉上卻帶著笑。
畢竟這是喜事,都是高興的。
等驚喜完,蘇海潑了一盆冷水:“身份不一樣了,以后爹娘更要謹言慎行。”
姚金枝覺得兒子意有所指,難得心虛地動了動。
“這爵位是陛下看在娘娘的面子上,才封下的,是為了抬高娘娘和皇子公主們的身份,以后爹娘大哥大嫂凡做事時,多想想娘娘的處境,就知道該怎么做事了。”
一提到盤兒處境,連苗翠香都露出凝重之態(tài)。
承恩侯夫人敢那么在宮里說娘娘,看似不過是幾句閑言,恰恰也說明了形勢很嚴峻。
“如今皇后和陳家一直想為大皇子請封太子之位,但陛下一直沒有表態(tài)。但這事遲早有一天會拿到面上來說。如今朝中有很多人猜測,陛下不封大皇子,是因為娘娘受寵,陛下有偏向次子的嫌疑,這個關節(jié)眼上,你們做了什么說了什么都是代表著娘娘。就像今天承恩侯夫人,看似不過是娘與她之間的矛盾,其實遠遠不止這樣,也可能會影響到皇后甚至大皇子……”
蘇海幾乎是掰碎了跟家人說,就想讓他們在短暫時間里,能清楚嚴峻的事態(tài)。
之前是忙著進宮,忙著安頓府里,也是他沒料到陛下會一上來就封爵,所以他每次提到朝中皇宮的事,都說得很粗淺。如今還這樣儼然是不行的了,他只能用最笨的辦法,那就是一股腦灌輸進去。
蘇家的這場談話進行了很久,直到外面天都黑了才結束。
不過蘇海也說了,明日繼續(xù)。
按下這邊不提,景仁宮那里可是一片喜氣洋洋。
無他,之前承恩侯夫人那樣罵娘娘,不就是因為娘娘母家不顯。如今倒好了,陛下轉頭就封了個爵,娘娘還有個能打仗立了功的哥哥,看誰以后還敢挑娘娘的家世。
表現得最明顯的就是香蒲了。
其實也不僅僅是她,可能景仁宮上上下下都是這么想的,不過也就她不會遮掩情緒,還在盤兒面前晃來晃去,可不就看見她了。
見她樂得進進出出都帶笑,盤兒也忍不住感嘆,當下的人還是講究家世。
她孤身一個人,哪怕站得再高,都會有人對她不自信,可以詆毀侮辱。其實想想也是,一個身后沒有任何靠山的寵妃能得寵幾時?
一年、兩年、十年?
一旦失寵,宮里以前不是沒有孕育了皇子還失寵的嬪妃,即使比那些無子嬪妃要好一些,處境也極為艱難,誰都能在頭上踩一腳,連帶兒子都得低頭做人。
可有娘家有家世的就不一樣了,再是失寵了,也不會被輕忽,別人就想來踩踩你,還得掂量掂量。而本身勢力達到一定的程度,甚至皇帝都不會視若等閑。
陳皇后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盤兒也不免在心里揣測宗琮的意思。
上輩子跟了他那么久,她還算極為了解他性格的,他最是厭惡勢大的外戚,一般都是采取壓制的手段,可為何又要這么抬舉蘇家人?
還有,現如今正是皇后和陳家請封太子的敏感時期,他這么做是做給陳家和朝臣們看?
那如此一來,不是明顯激化了矛盾?
倒不是說她這一方有任何勢力,畢竟蘇家初來乍到,蘇海又是個小小的游擊將軍,根本稱不上有什么勢力。
但陳家屹立朝堂多年,有附庸他們人有跟隨者,必然被觸動利益的一方,去反對他們。
盤兒雖對朝堂上的所知不太多,但因為有馮海在的原因,多多少少還是能知道點皮毛。
這些日子陳家已經發(fā)動過幾次請封太子的朝議,卻有不少朝臣反對,且都是拿大皇子體弱說事。
對此,宗琮既沒附議,也沒表態(tài)。
這種時候他的任何行舉都會被有心人過度理解,會不會是陛下有意抬舉二皇子,和大皇子打擂臺?
如此一來,朝堂必定生亂,這可不符合他的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