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夏曉蘭母女不是白吃飯。
劉芬承包了家里很多家務(wù)活兒,夏曉蘭更是出手大方,自己有本事做生意賺錢,也舍得在家里花錢。
夏曉蘭母女倆搬到劉家不超過半個月,李鳳梅終于是拿她們當(dāng)自己人看待了。自己人就要說點貼心話,李鳳梅也知道夏曉蘭有志氣,不會一輩子都住在舅舅家,就這賺錢的速度,不說在商都市安家,在縣里買個平房可能性很大。
唯一拖后腿的就是劉芬。
大家都怕劉芬心軟,要是夏大軍一來,劉芬又跑回夏家去過忍辱負重的受氣日子,那夏曉蘭再厲害,也被夏家捏住了軟肋……夏曉蘭對劉芬孝不孝順,李鳳梅是看在眼里的。對親媽都不孝順的閨女,將來還能指望她對娘舅好?
李鳳梅把劉芬說的一邊洗碗一邊點頭。
母女倆在夏家過的啥日子,夏家人口多田地也多,按說不至于吃不飽飯。但夏老太以孝道壓著不讓三個兒子分家,田地所有的收成都是夏老太在管,交了公糧后剩下的糧食怎么分配,全是夏老太一個人說了算。
夏家有男女老少有12人,真正的勞動力才四個!
夏老太寡婦拉扯大三個兒子,是不用下地干活的。老大夏長征有一兒一女,女兒就是夏子毓,一年有大部分時間在縣城,上了高中后都說是念書的好苗子,夏老太不讓寶貝大孫女干活,干活耽誤學(xué)習(xí)嘛。大兒媳張翠也在夏老太的同意下,跑去縣城照顧夏子毓,夏長征家的小兒子才10歲,根本不是勞動力。
老三夏紅兵家則是三個孩子,大女兒夏紅霞17歲,念完初二就不上學(xué)了,在家里和她媽王金桂一起煮飯、喂雞,也是不干重活的。夏紅霞兩個弟弟也不大,大弟弟小學(xué)還沒畢業(yè),小弟弟則和濤濤同歲,算什么勞動力?
唯有劉芬家,和夏大軍都是家里的重要拉動力,劉芬是女人頂男人用,重活苦活都跑不掉。他們一家就有兩個勞動力,每次夏老太分啥東西卻分得最少。這次夏子毓考上大學(xué),夏老太把三家人著急起來討要生活費,明著說他們家人口少,拖累小,將來又沒兒子要成家立業(yè),讓夏大軍多出錢——夏大軍也真夠?qū)嵳\,把家底都掏光了,一個人就出了300塊。
田里的收成都交公了,這錢是夏大軍到處打零工攢的。
劉芬想著想著,眼睛就紅了。
夏子毓要上大學(xué),她女兒就不用出嫁了?家底都掏干凈了,連幾床新被子和臉盆、水壺都置辦不起,又能說到啥樣的好人家。這些問題劉芬從前不敢細想,和她多年逆來順受的習(xí)慣有關(guān)系。
被李鳳梅整天耳提面命的教,劉芬就覺得不值。
夏子毓又不是沒爹沒媽,京城去上學(xué),夏長征也才出了100多,夏紅包更是意思意思出了100整。她要跟著夏大軍回去,繼續(xù)替夏家做牛做馬,把賺到的辛苦錢養(yǎng)別人的女兒,讓她自己的女兒躺在床傷快死了,卻沒錢看???
劉芬用手背擦了一下眼淚:
“嫂子,我不回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