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大論,涉及劇透,謹慎觀看】
首先還是很感謝大家的喜歡。
另外其實有些批評也看到了,這篇文我第一次用了很少很少的描寫,采取了平鋪直敘的寫法,還是那句話,我這輩子都不可能寫成沈從文老舍汪曾祺,無才平庸是我,承蒙厚愛,但不感激惡意的評判,我寫作是宣泄和訴說,只是一個小圈子里的討論罷了,何必如此對我惡語相向,我無心傷害任何人。
昨晚坐在床上,靜靜地回想了去年的生活,基本上想不起來什么,為什么寫這篇文也想不起來,這個是很少見的,因為我寫東西會清楚記得那個契機,這本居然毫無頭緒。
最近的人生顯得無趣又恍惚,沒什么精神,我也是窮命一條,所以寫這部作品,有時也有曾經(jīng)穿插其中。今天去超市買菜,小小的一把蔥已經(jīng)漲價到十元,兩枚彩椒都逼近二十,肉就更沒去看了。
我曾經(jīng)說,這篇文想寫寫人的掙扎,說白了就是人該如何生活。設(shè)計了楊柳這個可憐的、出生就是地獄模式的、貧困無有雙親依靠的女孩兒,她身上承擔了很多傷痛,不僅是來自出身、命運、虐待,還有愛的傷害。
以身那篇文寫出來,是因為那一年我在想什么是自由,這一年我在想生活,我也希望愛能夠緩解生存的苦痛,但是無論自由還是幸福,都沒有很明確的定義。
在這里,自由是共產(chǎn)、幸福是服務(wù),但我沒辦法寫這么高尚的人,因為太過光耀,我無法書寫崇高的信仰。
普通人的生活又該是什么樣的?尤其是她是一個飽受虐待的貧苦的女孩兒的情況下,她究竟要如何生活?
楊林教她讀書,告訴她奔向城市,楊柳如果沒有在十七歲勾引哥哥,人生也會這樣沉默地進行下去,但自裁的命運無可避免,因為她太苦了。
這里的掙扎明是楊柳與出身的斗爭,暗則是楊林的完結(jié)。正如原文說的,他停在十六歲那年,還在前進只為撫養(yǎng)楊柳,看著她幸福,與其說楊林是個活人,到不如用蜘蛛絲、火焰和神明來形容他,他已經(jīng)不是完整意義上的人了,他不再掙扎,因為他認命了,而楊柳是他生命的延續(xù)。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