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你姑姑說了你在縣城里成績很好,你那成績放到崇華也挺出挑,但你知道北京孩子注重的不是高考分他們不像你們小縣城就高考一條出路,他們想上大學有的是路。而且你是借讀生所以你成績就是考出花來崇華也不在乎?!?
林新榮越說越替北京孩子有了份優(yōu)越感,“你姑姑一直是個爛好人,拖了那么多關系才把你塞到崇華,我也給他們這個面子照看你,但你自己要有分寸低調做事,千萬不能仗著有我的關系和班里同學發(fā)生矛盾,明白嗎?”
林新榮好為人師說話不中聽不假,但他的話有道理,作為借讀生除了很難融入原生班級以外,最重要的是沒有獲得成績的成就感,成也是一個人敗也是一個人。
就一年,對唐珵來說這樣的環(huán)境再好熬不過了,天塌下來他都得考上大學,別說這些虛無的同學情誼,就是他有一天發(fā)現(xiàn)喜歡宋瑜影響考大學,他也能讓自己打消這個念頭。
“明白,您放心。”
林新榮別的不行,看人上面實在是長了一雙慧眼,頭一眼見唐珵就知道他不是消停的主,所以唐珵現(xiàn)在裝得再乖他都不放心。
林新榮帶著唐珵到了崇華1003班,叫停了里面正在上課的代課老師,他倒是說到做到,對唐珵沒有任何特殊待遇,領著唐珵在一群人的注視下坐到了靠窗戶的最后一排,“咱們班都是根據(jù)成績分座的不能隨便調整,等之后你參加了期中考試我再給你換?!?
唐珵點了點頭,崇華的招生名額一直固定,一個班整整齊齊48個人,就多出來唐珵一個。
見班上學生頻繁回頭打量新來的,代課老師問道,“林老師,來新同學了嗎,讓他自我介紹一下吧?”
林新榮擺了擺手,就準備往門外走,“就是個借讀生不耽誤你們上課,繼續(xù)吧周老師?!?
唐珵臉色如常心里卻罵道,活該被宋瑜告到教育局,他是真他媽的懂怎么搞人心態(tài)。
班主任不重視,代課老師也不耽誤時間繼續(xù)講。
這一天比唐珵想象的難熬多了,高二結束的時候高中階段的課程基本已經完成,高三已經到了鞏固做題的階段,但崇華的老師講課飛快,一節(jié)課基本可以復習一章的內容,唐珵盡力適應還是覺得吃力。
這個學校的學生應試能力未必有唐珵強,但優(yōu)于唐珵的是學習天賦,偏偏這一點怎么努力也比不上,說不打擊自信心是假的,唐珵在上林新榮歷史課的時候心態(tài)已經崩了。
一開始林新榮還在帶著他們復習舊民主主義革命,列出一條時間軸以后從鴉片戰(zhàn)爭講起。
“1840年中國爆發(fā)了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成為了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聽到這里唐珵都不由感慨,沒想到竟然是林新榮的課聽起來最省力氣。
來不及放松,林新榮忽然問道,“誰知道鴉片戰(zhàn)爭同年世界在發(fā)生什么,大事小事都可以,只要歷史上有記載就算是哪個國王出軌了都算,越冷門越好。”
唐珵愣住,除了能粗略回憶起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歐洲的工人運動以外,具體到1840年的事一概不知。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