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公府二公子和將軍府九姑娘的婚事正式告吹,榮二公子被人沿街抬回英國公府,整條街的人都看見了,那些抬人的官兵只恨沒有敲鑼打鼓的張揚(yáng),只要上前詢問的都會告知,幷且會著重提出,榮二公子對上將軍府不敬導(dǎo)致的下場。
英國公夫人當(dāng)天就遞牌子入宮到太后面前告狀,可當(dāng)太后問明打人的是皇帝之后,也當(dāng)場對英國公夫人提出婉拒,表示自己管不了皇上的所作所為,既然孩子撞槍口上犯了錯,那他們做長輩的就該回去好生教導(dǎo)。
英國公夫人自然不能對皇帝如何,又提出讓太后懲罰皇后顧寧,說榮二被皇上責(zé)罰始作俑者乃是皇后挑唆,本以為太后會像從前一樣替她做主,至少也要像上回顧寧在宮中宴會中用核桃碰了她時那般,把顧寧拉到眼前來說教一番。
可誰知太后的反應(yīng)更加出乎英國公夫人的意料,太后對皇后的態(tài)度仿佛變了個人似的,絲毫不聽英國公夫人的挑唆。
英國公夫人在宮里告狀無門,只得灰溜溜的回去。
英國公為此第二天上朝時特意向蕭廷請罪,說了一大通英國公府祖上功績,然后明里暗里的指責(zé)皇帝不該對他的兒子下那么重的手,還陰陽怪氣的向蕭廷請罪,說自己管教無方,實(shí)則不能全怪他兒子云云,蕭廷認(rèn)真的聽英國公說到最后,然后當(dāng)著滿朝文武的面同意了英國公的請求,當(dāng)庭下旨去除了英國公的超一品待遇,如他所愿,是以英國公教子無方之由,不過圣旨最后還特意注明,英國公雖教子無方,但勝在大公無私,嚴(yán)于律己,主動要求承擔(dān)罪責(zé),皇帝陛下感念其一片真心,特批此意,將級乃是暫時,待今后英國公府若再創(chuàng)功績時,再重新恢復(fù)英國公超一品的爵位。
這下英國公徹底傻眼了,皇上雖說降級是暫時的,可恢復(fù)的條件是英國公府再創(chuàng)功績,誰都知道,英國公府有如今的家世地位,不過是因為祖上擎王保駕的功勞,及宮中太后的裙帶關(guān)系,這樣的家族,煊赫有余,卻只是虛有其表,要他們在那些沒有實(shí)權(quán)的位置上‘再創(chuàng)功績’,可以說比登天還難。
皇帝陛下這個旨意背后的意思基本上就是告訴所有人,英國公恢復(fù)超一品爵位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了。
誰也沒有料到,這回英國公府真是踢到皇帝的鐵板上,觸動了少年陛下的逆鱗,一時間,那些還在觀望,等待時機(jī)想給英國公求情的官員們也都望而卻步,本來只想做個人情,現(xiàn)在卻擔(dān)心這人情做下去,完全有可能會把自家拉下水。
其實(shí)說到底這件事就是怪英國公府二公子行為乖張,居然帶人闖入只剩女眷的上將軍府,沖撞將軍老夫人是一則,他這目中無人,不管不顧將軍府滿門女眷清譽(yù)又是一則,而又無巧不巧的碰上了皇帝微服將軍府的時機(jī),他不倒霉誰倒霉?
自此眾人心中原本早已傾斜的一桿秤再度端平,上將軍府雖然兵權(quán)不在,但其受尊敬的程度卻絲毫沒有降低,簡在帝心,今后可輕易不能得罪了。
退朝之后,英國公失魂落魄與一幫同僚走出大殿,想來想去還是追上了鎮(zhèn)國公顧啟明,拉著顧啟明說道:
“國公留步。此時國公可不能不管,還望國公替我去與皇上求求情?!?/p>
顧啟明看著自己被英國公抓著的胳膊,眉心微乎其微的蹙了蹙,面上和善一片:“國公莫慌,皇上只是在氣頭上,等他消了氣自然會恢復(fù)國公爵位的?!?/p>
英國公臉色一變:
“說是要恢復(fù),可明眼人都知道無望,今次之事其實(shí)與鎮(zhèn)國公府也有關(guān)聯(lián),若非皇后娘娘故意隱瞞身份,步步誘我兒在皇上面前失儀,我兒又何致如此,我府又何致如此?您是皇后娘娘的親生父親,憑你我往日交情,您若不管,未免說不過去吧?!?/p>
英國公提起皇后,顧啟明臉上的笑就掛不住了,沉下臉將自己的胳膊從英國公手中拉開,退后一步,劃清界限:
“既然國公覺得是皇后之過,那便去找皇后,如今她翅膀硬了,連我都不放在眼里,我有什么資格去替國公你說項,告辭。”
說著就要走,英國公見狀,在他背后問道:“她終究出自你府,你當(dāng)真不管?”
顧啟明只顧前行,對身后之言充耳不聞,隨行官員與他走出殿外后,才對顧啟明問:
“國公,英國公府之事也許還有回旋余地,咱們真的不幫一把嗎?百年公府,與我等素來同列,若袖手旁觀,他日他復(fù)起之時,只怕要記恨我等了?!?/p>
這官員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哪怕做做表面文章,給他一點(diǎn)表面上的安慰,也好過如此決絕,不管不問,畢竟在朝的超一品國公也就是鎮(zhèn)國公與英國公,他們這一黨有什么事都站在一條線上,若真不聞不問,外界目光看來,只怕要說他們無情無義,遇事就躲了。
顧啟明雙手?jǐn)n入袖中,他不愿坐轎,在前行走,其他隨行官員也只得跟在一側(cè),幾個官員身后,跟著幾定紅頂藍(lán)身的轎子。
“皇上如今在氣頭上,誰去說項都是自找沒趣。英國公府早就是個空殼,如今更是一代不如一代,我看他那小輩中竟無一能成事者,說白了,幫了也是白幫。”
旁邊另一個官員如是說,說完其他人有所附和。
眾人等著顧啟明表態(tài),顧啟明走了一陣后,方呼出一口氣:
“英國公府的事,是他們咎由自取,皇上下令了,就斷沒有收回成命的道理,咱們不必為他白費(fèi)心機(jī)?!?/p>
眾官員面面相覷,先前勸說的那個又問:
“國公,如今貴妃娘娘被太后罰去冷宮,后宮之中怕仍是皇后娘娘主事,您看咱們是不是可以考慮請皇后……”
話未說完,就被顧啟明打斷:
“請她作甚?她就是個喂不熟的鷹,想讓她聽話,怕別啄瞎了自己的眼?!?/p>
“可皇上對皇后極其信任,若沒有皇后相助,咱們怕是要漸漸被皇上疏遠(yuǎn)了,這么下去影響不可謂不大?!?/p>
這些官員擔(dān)心的事情,顧啟明自然知道,素來朝堂與后宮都是藕斷絲連,各府將女兒送進(jìn)宮,為的就是在宮中安插一個眼線,在關(guān)鍵時候能起到里應(yīng)外合的作用,能探聽皇上的口風(fēng),顧寧入宮為后,這是不可控制的因素,當(dāng)年情況實(shí)在特殊,沒有其他辦法所致,可讓顧啟明沒有想到的是,顧寧會在皇帝身邊扎下這么深的根基,皇帝對她的信任程度令人震驚,若她肯聽話,一切按照原計劃進(jìn)行,她功成身退,讓嫣然入主后宮,就沒有如今這些麻煩事。
偏偏顧寧生了野心,不愿將到手的富貴尊崇拱手相讓,甚至在宮中對嫣然出手。
如今只怕再不行動,那丫頭會越來越不可控。
顧啟明眼中閃過一抹狠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