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并行,剛要進船艙進膳,李檀卻說,“春日正好,不如多勞動幾步,于甲板宴飲,以此美景下酒,豈不妙哉?”
小皇帝轉(zhuǎn)身看向李檀,一邊眉毛微微抬起,似乎有些玩味地打量著她。
李檀心里有些虛,她知道這建議有些突兀,春日正好個狗屁,甲板上風簌簌刮過,仍帶寒意,不過她向來愛異想天開,偶有如此提議倒也不算太奇怪,于是裝得更加理直氣壯,以免皇帝起疑心。
只見小皇帝站在逆光處,看不太分明臉上的表情,只沉默了片刻,便帶著隱隱的笑意回應道,“都聽見母后的吩咐了,下去辦吧”。
路喜輕聲應是,不多時便布置好了,二人移駕入席,雖冷了些,可景色確實不錯。
席間,李檀笑著發(fā)問,“皇帝可還記得,今日是什么日子?”
“兒子愚鈍,還望母后提醒。”
“你心懷天下,國事操勞,不記得是應當?shù)?。來人,將東西呈上?!?/p>
李檀輕輕拍掌,一旁的月宴立刻讓人將準備多時的驚喜端了上來。那是幾壇子青竹釀,呈在晶瑩的玉杯當中,陽光刺進酒中,反射出奪目的光芒。
“這是……”皇帝看著那酒,有些失神。
“這是你幼時與我一起釀的酒,就埋在當初住所的前院中,到今日正好十年,當日埋下時,哀家就曾發(fā)下宏愿,有朝一日,必將看到皇帝如這青竹一樣凌霜傲雪,大展宏圖,如今皇帝親政,哀家遂叫人起出,與皇帝共品?!?/p>
這話全是瞎說,李檀才不記得是什么時候釀的酒,也根本沒發(fā)過什么愿,她那時自顧不暇,與小皇帝釀酒純粹苦中作樂。
可她不記得,當時還是小兒的皇帝肯定更不記得,不過是拿這酒做個由頭,追憶共患難的情分,下面這些話才好開口。
甚至連這酒她都特意讓人做了手腳,增加烈性,若能灌醉小皇帝,她接下來的安排便更容易蒙混過關(guān)了。
小皇帝舉著酒杯,仔細打量著,不見幾分感動,也久久未飲下,
李檀會意,開口想讓內(nèi)侍按例檢驗,卻被皇帝阻止。
“母后慈愛之心,朕怎會不知,何必要多那些繁瑣程序,白白損了母子的情分”。說罷,皇帝便抬頭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