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來的這三個官眷分別是大理寺少卿的妻子鄭氏、刑部員外郎的妻子葉氏,還有戶部四川清吏司五品郎中的妻子段氏。
這三位官眷的年歲同沈沅相仿,比高夫人和喬夫人的年紀略小個五六歲,都是剛過雙十的年輕婦人。
除了葉氏在前年育有一子外,鄭氏和段氏還未生養(yǎng)過,高夫人和喬夫人瞧著這三名官眷妹妹,就像是隔了一輩似的。
她們丈夫的出身都不算很高,甚至都不是出身于京師的本土人士。
大理寺少卿來自湖北荊州,戶部郎中則來自四川,巧的是她夫人葉氏也是個四川人,二人也是在老家成的親,幾年前葉氏的夫君入朝為官,她才跟著他一起進了京城生活。
段氏是翰林院段編修的庶女,她夫君原是個農(nóng)戶子,后來入了段府,成了段編修的門生。
段編修看他的品行不錯,就將自己的庶女段氏嫁予了他為妻。
總的來說,三位官眷的丈夫雖然在朝中頗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但在京中的根基卻都不是甚穩(wěn),父輩往上也沒什么厲害的角色,基本上是被京師的勛爵世家圈子排斥在外的。
她們平素也不會有機會參加各個公府或是侯府的宴事,進了鎮(zhèn)國公府后,難免有些露怯。
沈沅在院子里聽到了小廝的通稟后,為表對這些夫人和官眷的禮重,便挺著肚子,和幾名丫鬟站在了院落之外,親自迎了迎她們。
陸之昀回京后,她也只是偶然地同他提起了一句,她在京城中沒什么親近的友人。
因為羅氏去世后,她在守喪的那那三年中,在揚州相熟的那些同齡姑娘也早已嫁為人婦,甚至連孩子都有了,自此之后,她跟從前那些友人的關(guān)系也不大熟稔了。
沈沅依稀記得,她同陸之昀說這話時,男人只是很專注地聽著,表情卻是一如既往的平淡。
她軟聲軟氣地說了這席話后,原以為陸之昀聽到耳里,也就忘了。
卻沒成想,僅兩日的功夫過去,陸之昀便將他擁有的圈子和人脈都賦予給了她,這么快就往府上給她送友人來了!
沈沅對陸之昀為她做的這一舉動,自是心存感激和動容的,也不敢輕怠了這些夫人們。
她剛出院子后不久,便見以高夫人和喬夫人為首的官眷們已經(jīng)步態(tài)款款地往她的方向走來了。
喬夫人的性子很是熱忱,也是最先同沈沅開口講話的人,她一上來就握住了沈沅白皙纖軟的右手,語帶擔(dān)憂地埋怨道:“弟妹,你身子都這么大了,這大冬日的就不用出來親自迎我們了。”
沈沅柔聲回道:“勞嫂嫂惦記,這都是弟媳應(yīng)當做的?!?/p>
喬夫人也如陸之昀的母親一樣,出身于將門世家,她的顴骨生得比尋常的婦人略寬了些,五官也很顯英氣高挺,雖然年歲已過三十,卻很有巾幗不讓須眉的颯氣。
她待人的方式很是直接,看誰順眼就對誰很熱情,看誰不喜就連個眼神都不會給。
沈沅這個年歲小的弟媳她就很喜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