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墻柳42
直到很久以后,瑤姬才和柳沉舟聊起當年的舊事。
她心中一直有一個疑問,柳沉舟究竟是不是永庶人的兒子。
彼時他們已離開了皇城,在江南的一個小鎮(zhèn)上隱居。春光初至,正是江花勝火,江水如藍。
烏篷船邊,—根釣線直直地垂進江中,橘色的貍花貓兒趴在一旁,胖墩墩的身體微微起伏著,執(zhí)著釣竿的卻是一只白嫩嫩的小肉爪子。
男孩約莫四五歲的模樣,還未褪去嬰兒肥的小臉國鼓鼓的,此時正滿臉嚴肅。
他盯著江面目不轉(zhuǎn)睛,烏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也不眨,江水若稍有微瀾,雙眼便會驟然瞪大。卻叉不像一般孩童那樣迫不及待就將釣竿拉起,而是耐心等待著,直到魚兒完全咬鉤,方才胳膊一揚,一條肥美江魚便落入了一旁的竹簍中。
江風拂來,淡淡的酒香在空氣中彌漫。烏篷船的另—側(cè),一張小幾,一壺溫酒,瑤姬與柳沉舟正對坐淺酌。
“一晃已經(jīng)十多年了…,,”
十多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變亂過后,最終瑤姬選擇留在了宮城之中。
皇帝身死,沒過幾天,一直纏綿病榻的太后也撒手人寰,皇后徹底瘋了,重新被幽禁在南內(nèi),年幼的小皇子登基,瑤姬作為他的養(yǎng)母,也是后宮中唯—有能力出來掌控局面的人,加封為皇貴太妃,垂簾聽政。
兩年后,皇貴太妃進封皇太后。
半年后,皇太后臨朝稱制。
其時幼帝尚不滿三歲,皇太后的權(quán)力一時間達到巔峰,民間甚至有“母后稱帝”的議論沸沸揚揚。
在皇太后的鐵腕之下,醞釀了三年的改革方略從京官完全推向全國,大量的冗官冗員被削減,國朝一改其積弊,久不充盈的國庫在當年甚至有了溢出。
大嘩朝終于有了多余的錢財用以壯大國力,濬河道、減賦稅、練強兵,日薄西山的帝國再次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之勢,就是再迂腐的老道學,也不得不承認“母后稱帝” ,百姓的日子可比前后兩任先帝在位時要好上太多。
當然,這奠大的功業(yè)絕非一人之力便可為。天下人人皆知,司禮監(jiān)中那位內(nèi)相,方才是改革的肇始。
他兩次平定反王叛亂,在先帝駕崩后更是力排眾議,奉當時還在襁褓中的幼帝登基。
彼時朝中尚有支持晉王的聲音,畢竟主少國疑,新帝太過年幼,如何穩(wěn)坐社稷江山。柳沉舟卻道:“晉王做了二十二年的富貴王爺,他若登位,又如何能保證做得好皇帝。”
—個還在襁褓里吃奶的娃娃和一個早已成年的風流王爺,前者只是不知事,而后者若是得到巨大的權(quán)力,難保不會迷失其間,成為第二個先帝。
此話可以說是徹底將晉王得罪死了,難得晉王得知后竟不生氣,反而道:“我生來便不是做帝王的料子,還是不要害人害己?!?/p>
他特意入宮,隔著簾子見了當時的皇貴太妃一面,二人談過什么無人知曉,出宮后,晉王便閉門謝客,直到太后臨朝稱制,也只是吟詩作畫,不問政事。
隨后又是十年的時光,就在小皇帝十三歲千秋那天,太后宣布退居長安殿,皇帝親政。
與此同時,執(zhí)掌司禮監(jiān)與東廠多年的柳沉舟也上奏請辭,雖然小皇帝多次挽留,他依舊堅辭不受,孤身一人飄然離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