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良寺中有一座傳世的琉璃寶塔,遠遠望去,直沖云端,更不似人間之物,塔心室供奉了先皇貴妃的牌位,旁人望而生畏,不敢踏入半步。
說起先皇貴妃,當年也是攪亂天下的人物,一個嫁做人婦的小娘子,惹先帝垂憐,半哄半擄進了宮,生了兩位皇子,一位是當今天子,一位就是康王了。
康王少年初成,英武絕倫,一桿長槍生龍活虎,把全京城的王孫貴胄打了個遍,又私自替東宮迎親,闖下大禍,摘了紫金冠,埋名從戎漠北,做了個叫張狐的小兵,四年后一戰(zhàn)成名,入京請封,脫帽露頂王公前,眾臣跪拜,從此統(tǒng)塞上城九十,帶甲八萬,革車六千,萬民臣服,成了一方兵權在手的漠北大王,甚至先帝也直言道:“此子更肖朕?!?/p>
直到東宮的四歲小皇孫,溺死在康王府寒池,直到見山關一戰(zhàn),康王有了吃人肉的惡名,康王種種兇惡擢發(fā)難數(shù),在午門前交出虎符,從此不入京。
皇帝仍有忌憚,皇后出面解圍,用了一句“狐假虎威”打消疑心,派幾班精悍的金甲護衛(wèi),就此放康王離去,隨后頒布宗藩條例,天下各地宗藩不得干預兵事,不得參政出仕,不得擅離封地二王相見,不得擅自入朝,不得與當?shù)毓俑Y交,朝廷對宗藩管束之嚴厲,絕無僅有。
那時先皇貴妃病危,想見遠在千里之外的康王,被魯王上諫駁回,先皇貴妃含恨而終,葬在皇陵。
康王不得出封地半步,就在琉璃寶塔中供其靈位。
康王要入賢良寺祭拜,人尚未到,主持將全部香客打點請出,只因康王長齋繡佛時不喜旁人打攪。
此刻塔內(nèi)外閑人退散,金甲護衛(wèi)巡邏,婢女進塔心室掃除灰塵,點燃了八枝高高的紅燭,又拿雞毛撣子掃,拿清水灑,鋪了栽絨毯,又往室內(nèi)擺放檀香,幽幽一股香氣散出來,充盈了佛氣。
外面雨聲漸止。
室內(nèi)灑掃干凈,婢女正要離開,發(fā)現(xiàn)香案上多了一朵細枝紅絨花,想要拿走,擔心是康王很久前留下來的,正遲疑間,護衛(wèi)進來催,“王爺正行過來,你們且利索些。”
婢女顧不得這一朵紅絨花的由來,提起裙擺腳步輕輕出去了。
香案上擺有瓜果佛珠等祭拜之物,下面墊著一塊繡紅軟布,拖得長長的,垂到案腳。
阿福穿著一襲小僧衣,環(huán)著雙膝,躲在案底下。
不久,有人進來。
腳步聲且輕且緩,踏在綿軟的栽絨毯子上,發(fā)出細微的紗紗之聲。
好像輕陷在雪地里,朝香案走來。
阿福兩眼望住面前的繡布下一雙青絲黑底靴,一顆心提到嗓子眼。
心里撲通撲通跳。
似乎過了許久。
“出來?!?/p>
那熟悉久違的嗓音響了起來,隱隱發(fā)顫,好像見到了鮮活之物,令他發(fā)渴等不及了。
阿福揭開幕布出去,惴惴抬頭,目光從他靴底,荔枝紅的袍面,最后落到男人手上,目光一定。
那雙手白凈修長,骨節(jié)分明,年少時挽金漆雕弓,射利箭,結一層繭子,眼下拈著一朵紅絨花。
阿福的第二世,重生在替嫁前夕,躲開了入康王府的命數(shù),但有一事沒有變。
是在久遠的兩年前,她和康王初次見面沒有變,康王因為高興,送了她一朵花。雖然康王高興得陰陽怪氣,眼里藏針地刺她。